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芳 《古今农业》2004,(4):65-72
明末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十分重视我国的水利事业,积极钻研水利科技。文章从主导观点、地区治水、水利科技、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探讨他的丰富水利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学向来发达,其中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徐光启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科学兴趣非常广泛,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1)《张溥原序》P1除了数学之外,他会通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他对军事、农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农学著逋渊远流长,农学专家人才辈出,有关农业技带与装备、农业种植、农业养殖方面的诗文亦散见于历代名家典籍之中。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先贤的创新智慧,促进当代的科学发展,使大家在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状况的同日寸,得到人文熏陶与审美享受,提高本刊的文化品位与思想内涵,本刊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太原日报社高级编辑张厚余先生撰写农业古诗文的赏市斤文章,以飨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总是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猪育种领域,选留种猪的标准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我国传统的留种方法主要看猪的体型外貌,如明朝徐光启的《农政要书》这样描述好猪“喙短扁、鼻孔大、耳根急、额平正、背腰长、其膛小、尾直垂、四蹄奇、后乳宽、毛稀者易养”,清朝张宗洁的《三农纪》里则记载“作种猪”,生门向上、易孕。  相似文献   
6.
赵美岚  黎康 《农业考古》2012,(6):111-115
作为明末博学多才的卓越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1)在数学、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等众多学科领域内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对于农事农学,"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2)徐光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选择,其既有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影响,也是时代要求和其自  相似文献   
7.
《农政全书》重视水利建设,力主发展西北水利,强调兴建水利工程必须搞好计划、设计,要合理负担、使用水利经费,要选拔水利管理人才,建立水利管理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水利工程劳动力的征集工作。该书注重用水管理,提出要公正裁处水利纠纷,合理分配水利收益,惩处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16世纪末,福建南洋侨商将甘薯带回家乡种植成功并迅速广泛推广,成为我国甘薯作物域外引入与传播的主要路径之一。徐光启1608年撰著的《甘薯疏》开启了我国甘薯科学的先河,为我国早期甘薯作物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现代甘薯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为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始阶段、下半叶全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阶段3个主要阶段。《中国甘薯栽培学》等专著的出版对甘薯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49—2018年,我国发表甘薯专业中文期刊文献23 592篇。1999—2018年,我国产出甘薯学位论文593篇。  相似文献   
9.
10.
徐光启(1562-1633)是中国农业科学的奠基人。他翻译《几何原本》的目的是谋求在科学中建立方法论原则和理性模型。他通过返回生活世界探索综合感觉世界和理性世界的道路。在生活世界中他一直反对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