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98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永定县非煤矿山废弃地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在非煤矿山废弃地栽植的各类植物品种并进行科学配置,提出了"草、灌、乔"相结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思路,为非煤矿山废弃地治理以形成茂密的近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铁矿废弃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土壤通报》2015,(1):14-18
以上海市金山张堰地区的鱼塘废弃地为试验地,对鱼塘填埋土进行了重金属含量测定及潜在风险评价、土壤本底特征调查;并利用豆类秸秆还田措施进行复耕,分析不同年限下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鱼塘填埋土各样点镉的含量低于最低检测值,其它重金属含量也均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限值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各样点的生态风险较小;土壤偏碱性,改良前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较低;经过两茬豆类植物的秸秆还田措施,0~30 cm土壤层结构得到改善,各类型土壤之间的差异减小,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以及土壤中全部具有活力的种子,是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以及植被恢复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作为地表植被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特点,矿区土壤种子库的研...  相似文献   
5.
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典型矿产废弃地和裸露公路边坡实施的8种植被恢复技术的效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潭柘寺及妙峰山石灰窑废弃地进行的人工景观修复效果最佳,植被覆盖度达85%以上,美景度达优级,居民满意度最高;付家台公路上边坡绿化笼砖裸岩生态修复技术和黄土台无土碎石边坡创新生态修复技术的植被恢复效果也较好,冲蚀量及入渗速率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无土碎石边坡植被恢复中,容器苗修复技术存在着植株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百花山景区公路沿线采用客土移栽修复技术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但这种技术对土质及坡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植生袋及保育棒修复技术虽然植被盖度较高,但所用植株较低、绿期短,且存在建设成本较高的问题;挂网喷播修复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坡角大于50°时,由于土壤冲蚀量大,坡面挂不住土层,所以植株无法正常生长,而在坡角小于50°时,一般无需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它的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以及铜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对超富集植物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以后铜矿区废弃地的植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废弃矿区的土壤、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或丧失,地表景观破坏并遗留大量矿业遗迹,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与社会人士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对金厂峪矿业废弃地条件分析,提出了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导向,金厂峪矿区修复与矿山公园整体营建思路及目标,以及生态基底修复、生态系统打造、“生态+”产业升级、矿山公园景观重塑等矿区修复与矿山公园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工矿在资源枯竭后废弃,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废弃矿区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对工矿废弃地进行整治复垦,已成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神木市大柳塔镇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从拟开发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析出发,介绍了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为我国工矿废弃地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石灰炉渣废弃地中Pb、Cu、Zn、Cd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均高于临近对照土壤,其炉渣淋出液对绿豆、蚕豆、玉米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无影响,但均抑制其发芽势和下胚轴伸长,根长抑制率达30%~50%以上,对敏感种子黄豆的发芽率、发芽势(4d)影响明显,摸拟盆栽一个月苗期,4种植物试验组在总叶面积、株高、生物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生理生化测定,4种植物其体内抗逆性保护物质脯氨酸(PRO)和膜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重金属是石灰炉渣废弃地植物定居、生长、繁殖的主要协迫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