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楝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1980年开始,由四川成都引入川楝种子进行引种试验,10年进行二代三育三选,营造240亩测定林。试验证明,在巨野县气候条件下,原代川楝抗寒性差,经过引种驯化选出较抗寒单株,再进行无性繁殖,进一步选出的无性系,由于增强了抗寒性,能越冬成活,完成整个发育周期。选出的4个生长快、抗寒性较强的优良无性系,5年生高、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61.5%和78.8%,可在同类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花药具四个小孢子囊,壁由六层细胞构成,表皮层在花药成熟时呈乳头状突起,宿存于”纤维层”之外;分泌型绒毡层具2—4核;小孢子母细胞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十字交叉型;有的四分体中有退化小孢子产生;花粉粒释放时为二细胞型,具四条沟,有部分败育。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和厚珠心;大孢子孢原为皮下单细胞;珠孔仅由内珠被形成;珠被属表皮性起源;线型的大孢子四分体中仅合点端之一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三个反足细胞在形成后不久即退化消失。川楝配子体的发育与同属的楝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洪阳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89-329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法提取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等参数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5℃、压力为30 MPa、时间为4 h、原料粒径为24目,夹带剂为浓度75%乙醇;在此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为0.522%。[结论]该方法筛选出了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川楝子的提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回流提取川楝子中川楝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以川楝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溶剂回流法的最佳条件:以甲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0 h,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川楝素提取率达1.344 9 mg/g。[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川楝素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苦楝果实中化学成分进一步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果实中分离得苦楝新醇(Ⅰ)、苦楝酮(Ⅱ)、苦楝醇(Ⅲ)、苦楝二醇(Ⅳ)、苦楝三醇(Ⅴ)、香草酸(Ⅵ)、香草醛(Ⅶ)和川楝素(Ⅷ),并根据波谱(1R,MS,′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其中Ⅱ、Ⅲ、Ⅳ和Ⅴ的21—H存在差向异构现象.生测结果表明,Ⅱ~Ⅴ和Ⅷ对菜青虫(Pieris rapae)有明显的拒食活性,Ⅷ还表现出明显的胃毒活性;Ⅰ、Ⅳ和Ⅶ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6.
楝属川楝素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用高速液相色谱测定了川楝素含量的各地楝树样品水提物及几种川楝素产品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讨论了川楝素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叶、果样品中虽不含或仅含少量川楝素,但对试虫仍表现出一定的活性。皮中含有较丰富的川楝素,其含量与拒食活性呈正相关,但与毒效作用不相关。四川样品川楝素含量及生物活性均很高而值得重视。川楝素粗产品相对于纯川楝素而言对试虫具更高的生物活性。这种川楝素含量与活性的非线性关系说明样品中其它成份也具活性或与川楝素有着协同作用。通过测定、分析和讨论,指出用川楝素粗产品防治菜青虫是一经济、有效,可行的措施。文中应用了评判援效型杀虫剂的新方法,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CD4+、CD8+ T淋巴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研究中药单体成分川楝素诱导小鼠流产的作用及机理,本试验给妊娠5 d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楝素溶液,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代替,于妊娠9 d处死.在给药后发现随着注射川楝素剂量的增加,小鼠的流产率逐渐上升,CD4+、CD8+ T淋...  相似文献   
8.
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寇氏(karber)法测定了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9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2)g.以10%丙二醇生理盐水为溶媒,按序贯法测出川楝素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组间剂量比设定为1.2,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3.84 mg/kg,95%可信限为12.46~15.37 mg/kg.  相似文献   
9.
10.
几种植物源提制品对鱼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全面评价几种植物源提制品的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红鲫鱼的急性毒性。78%川楝素、2.5%楝树粗提粉、0.5%川楝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 h)分别为1 417、30.59和37.52 mg/L;95%鬼臼毒素、1.5%砂地柏乙醇浸膏、0.75%鬼臼毒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 50(96 h)分别为161.6、4.49和8.15 mg/L。根据LC50(96 h)值的大小划分等级,川楝素、鬼臼毒素和0.5%川楝素乳油对鱼类属于低毒;0.75%鬼臼毒素乳油属于中毒。就鱼类安全性而言,0.5%川楝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3.75 mg/L,0.75%鬼臼毒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8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