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伟 《绿色科技》2015,(1):279-282
分析了2007~2013年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阐述了林业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相关性程度,为促进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就业空间究竟有多大?“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根本是就业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问题,当前农村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空间亟需拓展。一是农业就业空间不断缩小,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由于中国农业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呈增长势头。全国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533m2,人均耕地稍多的地方多数是北方地区,但又严重缺水,产出率低。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8亿~2亿人,这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就业的最大压力源。…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以重庆市1998-2009年以来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直辖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城乡统筹进程等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0-2008年相关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对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匹配程度.认为三峡库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就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为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特色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传统第三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以及发展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就业弹性看大学生就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一鸣 《甘肃农业》2004,(11):105-106
今年是教育部启动高校扩招政策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二年 ,然而全国就业岗位新增的比例远远跟不上扩招比例 ,造成了如今大学生们就业难的现状以及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失调。本文通过对我国各时间段及分产业、分地区的就业弹性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键在于优化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影响。农民工在推动我国GDP快速增长、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促进农村现代化、推动劳动力流动政策变革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壮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社会就业供给岗位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毕业生就业数量。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失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就业难等问题进行普遍性研究,而本文是对独立学院的就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推测出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以用于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影响.农民工在推动我国GDP快速增长、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促进农村现代化、推动劳动力流动政策变革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宾  张信阳 《南方农机》2023,(21):126-131
农民工返乡数量有限,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已成为趋势,因此构建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课题组从清远市乡村振兴的实践分析,发现乡村人力资源存在总量持续下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有待优化、外流现象明显等障碍,探究了造成乡村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长放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老龄化、产业发展不充分、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人才交流不畅通等。并结合清远实际情况,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科技为支撑、增加乡村资源供给及“内育外引、借船出海”等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与措施,以期激发农民活力,吸引人才回流,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越发突出,因此,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