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2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673篇
农学   351篇
基础科学   36篇
  192篇
综合类   3252篇
农作物   410篇
水产渔业   218篇
畜牧兽医   1990篇
园艺   570篇
植物保护   160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4.
驱虫剂能防止线虫对动物的侵害,但随着虫体耐药性的产生,人们不得不以增加药物剂量或治疗频数来取得防治效果,或不断寻求新药以克服业已产生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越来越注意食品的安全问题,造成各种化学驱虫剂的使用逐渐减少,有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化学驱虫药物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正在探讨应用真菌来抑制线虫的感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望成为生物防治线虫感染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保存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存活情况及其不是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保存条件下,分别经过1周冷冻融化或2周反复冷冻融化,被保存的分生孢子接种于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能生长发育:在加入线虫第3期幼虫后,能生产捕食器,对虫体发挥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旋咪唑浇注剂对猪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笔者在采用中医土验方结合贝尼尔等西药治疗两群猪附红细胞体病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将具体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04年6月24日,某养猪场场主来诉: 该场存栏三元杂交猪98头,体重 40千克左右。3天前,有4头猪,精神差,不吃食,当时按感冒处理,用药3 天不见效果,病猪反而增加到15头。我们进行了临床诊断和采样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天,死亡3头,其他逐渐康复。  2004年7月13日,某猪场徐某来我站求诊,主诉3天…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体外交叉感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以下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名,如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wenyoni)、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体感染。目前该病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没有严格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ns Walker)是我国森林最严重的常灾性害虫。笔者曾在郴州市郴县华塘镇松林35000亩大面积松毛虫灾区,主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松毛虫综合防治试验,成效显著。当时经多次调查成灾松林,见有大量松毛虫自然死亡的腐臭蛹尸,蛹尸内有寄生蝇幼虫,且现场寄生率很高,证实寄生蝇生物防治松毛虫有重大效果,成为一种不污染环境且效果显著而不花钱的天然控制虫灾的生物防治法,是对松毛虫综合防治极有前途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