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宗族:内涵扩散、特质及其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不是一个凝固的一成不变的概念,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赋予了宗族新的内涵.本文探讨了农村宗族内涵的扩散、特质,认为宗族是与现代化相悖的,宗族趋向消失是历史的必然;研究了宗族在其消失进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克服措施.探讨农村宗族问题,对于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徽州历史上,宗族不断繁衍壮大,宗族文化深入人心,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此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村内的宗族建筑、村落格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等都受此影响。在宗族文化视角下,村落景观提升面临着物质载体受损、传统文化消亡等现实困境。应坚持整体性与原真性、动态性与持续性原则,注重宗族文化资源在空间层次、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有机转化,最终实现传统村落景观的有机提升。  相似文献   
3.
2002年10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聚会古城南京,参加了主题为"二十世纪农民、农业和逐村变迁"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对20世纪的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笔者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下面试就其中关于农村社会史方面的论文进行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从社会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华南宗族团结型地区、中部原子化分散型地区和华北小亲族分裂型地区三大区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分布极具规律性,显示出区域上的差异.结合中国南方方言形成及南方宗族型文化发育的共同历史移民根源,笔者将南方方言分布图与出生性别比地图及三大区域划分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三者间高度关联性的共同历史移民根源.  相似文献   
5.
柳氏民居真实地记载了河东百世书香文人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它以中国宗族制度传统为总布局,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为一身,巧妙借用建筑工艺手法与历史名人格言书法为装饰,在空间组合及表现形式上严格遵循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在体现中国家庭的伦理道德、适应中国传统家庭起居习惯的同时,给人以一种统一、严谨、封闭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李江  曹国庆 《农业考古》2004,58(3):198-211,220
宗族义田,亦称义田、族田、公田、义庄田,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宗族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封建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地方宗族组织敬宗收族的一种手段,也是历史上民间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民间会社作为一种基层社会中的自设性和自愿性组织,在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相对封闭、较少受到政府约束的徽州,会社更为普遍.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族制度等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徽州会社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便更好的了解徽州会社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宪钊 《古今农业》2019,(1):84-88,83
海珠寺田是由南宋岭南著名士人李昴英所施舍,海珠寺僧人对海珠遗业仅具有使用经理权,李氏族人对寺田具有监督控制权。然而清代住持僧天露凭借机敏使两者模糊化,最大限度地掌控了海珠寺田。明清两代,李氏族人不断地通过官府与海珠寺僧就寺田问题进行诉讼,在此过程中,强化了对海珠寺田的控制力度,并同时也寻求了官方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传统聚落的景现空间及社会文化的诸多表象中,选取若干截面作为对传统聚落景现空间形态分析的切入点,指出特殊的湘南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景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汉代把对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济以法律的形式同定下来,但是抚孤问题更多依靠社会及民间的力量来解决;宗族内部的收养是救济孤儿的最主要方式,是孤儿得以生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