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5年3月—6月,对天津武清区大黄堡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97种。其中优势种有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苍鹭Ardea cinere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银鸥Larus argentatus、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灰沙燕Riparia riparia。常见种19种,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枕鹤Grus vipio、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ygnus bewickii等国家保护鸟类12种。依居留状况分析,旅鸟70种,夏候鸟30种,冬候鸟8种,留鸟8种,旅鸟占总数的72.92%,其次夏候鸟占31.25%。从栖息环境看,芦苇沼泽泥滩63种,农田20种,稀树灌丛29种,鱼塘水库24种。可见,以自然的湿地环境栖息的鸟类较多,人为活动多的农田和鱼池栖息的鸟种较少。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春季,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共40种,其中水生昆虫27种,占总种数的65%;寡毛类7种,占17.5%;甲壳动物4种,占10%;软体动物1种,占2.5%;其他动物2种,占5%。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摇蚊幼虫和寡毛类组成。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620 ind/m2和8.64 g/m2。聚类分析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L样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其它样点差异明显。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和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昆虫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昆虫进行本底调查,掌握湿地昆虫的动态规律及其与湿地环境变化的关系,及时应用于湿地的保护和监测,充分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野生大豆的优良特性及其和大豆的亲缘关系,从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野生大豆的利用价值和生产中的实践意义.概述了我国野生大豆保护的现状,并进一步指出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乡被列为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大黄堡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法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区系、入侵途径等.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以苋科的种类最多,有6种;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8.89%;入侵植物主要来自美洲,占总种...  相似文献   
6.
大黄堡湿地是由芦苇沼泽、鱼塘、水库及水渠等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尤其是水鸟种类多样。大黄堡湿地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与脆弱性、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生境类型的复杂性、生态系统演替的自然性和生态地位的特殊性等特点,是天津市唯一的具有良好湿地植被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东亚候鸟南北迁飞路线上一个停歇地和中转站。在分析大黄堡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