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几年前如果你也有过集邮的经历,就肯定见过一套叫做“中国民居”的邮票,里面有一张很特别的叫做“土楼”,幸运的是,十几年后的现在,我有机会进入曾经存在于邮票中的风景,这次出行我们的车是帝豪EC8,虽然去之前对路况并不了解,但好在EC8值得信赖,由于福建土楼旅游开发的时间并不长,当地很多地方都还在修路,自厦门往返开车近7个小时的征程,帝豪又一次为我们证明了它的可靠品质。  相似文献   
2.
土楼村位于林州市城郊乡西南部太行山脚下,5个自然村,总人口2600人.耕地面积2300余亩.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相似文献   
3.
南靖县土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经济和景观价值三方面概述了南靖县旅游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总结了南靖县土楼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并从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和大力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南靖土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客家土楼是特殊的文化现象,不能仅仅从建筑工艺方面考察它的特征,而应该考虑其中承载的文化符号内涵。传统的皮尔斯三元符号学模型以符形、符指、符义为构架,对大部分客观事物可以做出很好的分析,但对于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历史”与“关联故事”则没有很好的体现。因此在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型基础上,应增加“符事”元素,以记载与符号相关的故事,并增加“符史”元素,以记载符号的演化历史。从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五个角度分析客家土楼文化,有利于理解客家文化在历史跨越和中原士大夫迁移中产生的融合与变迁。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02-104
南靖土楼景区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其中田螺坑景区和云水谣景区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但是由于处于旅游业生命发展周期的初期,面临着旅游吸引力不足、交通不便、景区乱收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的困扰。针对目前南靖土楼景区的发展现状,分析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提出提升景区吸引力的对策,为土楼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村情 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土楼村位于商丘市区东北105国道东侧2公里处,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总人口1943人,耕地2280亩。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36人(其中男33人,女3人),村民代表30人(其中男29人,女1人)。该村是草莓种植专业村、运输业特色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3800多元。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10,(6):F0003-F0003
<正>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她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  相似文献   
8.
<正>泰山楼位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南岩村(清末民初称崇信里尧阳乡),是该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梅记茶行发祥地,因而又称"梅记土楼"。清末民初,梅记茶行是安溪最大的茶行——当时安溪所产铁观音,有一半以上是通过梅记茶行销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梅记铁观音被客商视为奇货,经营茶叶的商行都将梅记铁观音作为镇行之宝,用以显示茶行的身价。福建土楼全国闻名,梅记土楼别具一  相似文献   
9.
林禄盛  刘小明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71-17174
运用现代与传统民居土楼建筑技术,以土楼的建筑环境及传统生态观为依据,对现代民居建设进行探索,并以点带面,以期进行推广。指明设计要点是利用生土材料及无污染之原材料,对新农村民居设计进行生态条件下的构建探索与实践,以寻求在传统理论支撑下的建筑设计在生土材料运用上的突破,进而找出解决当前关于自然生态、节能环保的可应用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0.
李文英 《湖南农机》2016,(5):170-17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是居住、游玩的场所,更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造园师们通过对自然的喜爱,进而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从而使之回归自然,进而使人与自然,物与自然融合一体,达到"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他们的独具匠心,使中国古典园林与人们的精神寄托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