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孙大午事件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当了“名人”的孙大午日子一点也不好过,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让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隐入困境。而由此引发的关于法律和公义的种种争议,更是他所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2.
琅琊山游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种以故事,以名人出名的地方不胜枚举。安徽"琅琊山森林公园"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使滁州境内这座仅海拔321米的琅琊山名满天下,弥久不衰。这里山不高,水不深,但是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令人为之神往。  相似文献   
3.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根植于西蜀历史文化土壤上的纪念性质的古典园林。其造园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及西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纪念性精神的传承是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核心。本文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认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纪念性主要表现在选址、空间布局与水体、植物栽培上。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对文脉的延续和历史的传承可为现代造园提供借鉴,注重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地域性与场所精神等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是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名人故居研究现况和保护阶段的梳理,从特征内涵、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3个方面归纳了我国现有名人故居保护的基本内容与特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对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茶     
廖武  缪士毅 《茶业通报》1995,17(2):47-47
名人与茶廖武,缪士毅(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我国是茶的故乡,栽培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以茶会友、或借茶抒怀、或以茶寄寓、或倾之以情、或赞之以文。他们为此留下的轶闻雅事,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朵璀灿奇葩。宋代大文豪...  相似文献   
6.
《湖北畜牧兽医》2006,(8):42-43
宜昌位于湖北西南部,是我国中部腹地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的中枢,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的交汇处,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中心,享有"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的美称.  相似文献   
7.
钱辰 《科技视界》2023,(3):42-45
文章依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在小学高年级开展基于对名人故居的深度探访为教育模式,以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为主要目标的主题活动。深度探访以主题班会、校外实践、云上分享、汇报展示等环节进行实施,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联手,拓宽学生的教育视野,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1):F0002-F0002
王曙明(W ANG Shu-m ing),男,1963年生,汉族,黑龙江省汤原县人。1987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工作,从事大豆育种研究。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受农业部派遣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春联     
周赞 《国土绿化》2007,(2):48-48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现摘录几段与读者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10.
咏梅楹联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风景名胜、题赠、挽逝、谐趣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历史上的部分咏梅楹联进行了分析、释义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