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这是唐代刘禹锡咏桂花的诗句。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种历史了,在《吕氏春秋》中就有:“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的记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不知为桂花洒了多少笔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奠桂酒兮椒浆浆”的诗句。由于它具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高雅风韵,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誉和赞赏。  相似文献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读过刘禹锡名作《陋室铭》的朋友无不对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恬淡洒脱的心境与情怀感到心驰神往。而在北上海林立高楼中的偏之一隅,真实的存在着这个城市最美丽的“陋室”及最真挚的洒脱与恬淡。  相似文献   
3.
《国际木业》2008,(2):1-1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过这样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善于思考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沉舟旁千帆过、病树前万木春?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7,(5):154-155
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山哈”,古称“人”或“畲民”。他们被称为“畲”,是在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有“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句;李商隐《赠田叟》诗曰:“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展现了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殊情趣。“畲”字本指放火烧荒以肥田,休耕轮作养地力的耕作方式。顾炎武称畲民“椎结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概括了畲人生产与生活的特点。汉代以后,由于中原人陆续大量南下,畲人受排挤而长期固守在山林篁竹之中,劳动、生活均极艰辛。他们在雷、蓝、盘、钟…  相似文献   
5.
韩小文 《花木盆景》2008,(12):66-66
盆景,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珍品。它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凝缩在小小的盆中,从而造成“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美妙意境,使人于室内便能观赏到山水园林之美妙,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因而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有生命的艺雕”。三国时期的陆逊,晋代的陆机、陆云,盛唐时期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晚唐的陆龟蒙、皮日休,还有清朝的康熙皇帝,都留下了吟咏盆景的诗作。  相似文献   
6.
薛伟  丁燕 《上海蔬菜》2006,(2):79-80
枸杞,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地骨,冬天叫仙人杖,还有一个别名叫西王母杖。此药甘平无毒,久服可坚筋骨、轻身不老。唐朝诗人刘禹锡曾有诗盛赞枸杞。  相似文献   
7.
咏花诗三首     
尚言 《花卉》2015,(8):45-46
(一栀子花 (唐)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正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最早正式提出“意境”一词的是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在《诗格》中提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指山水美;二曰“情境”,指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三曰“意境”,指心理活动。晚唐诗人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严羽提出“兴趣”、“妙悟”,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在唐宋时期,随着诗歌、书法、绘画等的繁荣发展,“意境”得到了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9.
枸杞,又名红果子、明目子、枸杞豆、血杞子,茨树多名。枸杞属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诗赞曰:“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名可延年”,清康熙皇帝赞其功效不凡故称之为贡果。自古被誉为药疗食补佳品,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果名枸杞子,冬采根为地骨皮《本草汇言》评述,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升、阳可生、  相似文献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是中国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秋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悲秋"之说,多秋愁之诗.而刘禹锡的笔下,则是秋天景象的雄浑壮美,格调的激烈昂扬.我的心是与前贤相通的,总是为秋日的明快,秋天的爽朗,秋季的收获所感动,所陶醉.今天来到这里,看到同学们求知的欲望,看到新朋老友对中国茶艺的喜爱,看到又有一批新的同学要通过茶艺师资格考试,这是棚桥先生一年又一年辛勤耕耘而迎来的又一个收获的季节,我想,这一切都是和秋高气爽、大好风光相融合的吧,也自然而然想起了刘禹锡的诗,也充满着豪情、激情、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