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8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林业   588篇
农学   711篇
基础科学   297篇
  1550篇
综合类   4750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336篇
畜牧兽医   1522篇
园艺   548篇
植物保护   37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62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根腐病发生对黄芪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采集1~6年生黄芪根围发病和健康土壤,采用经典方法对4种主要土壤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的发生对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1~4 a间,发病土相对健康土的脲酶活性减少量、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量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第5年时各酶的活性开始向健康状态恢复,第6年时酶活性继续恢复,且与该年根腐病发病率降低的情况相吻合。由此可知,黄芪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季大棚番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荣威"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全氮处理,T1;减氮30%处理,T2;増施20%有机肥处理,T3),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土壤酶活性、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番茄株高和茎粗与T1处理差异均不明显,显著高于CK和T3处理;采收盛期T2处理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及肥料利用率均最高,春季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分别为36.66%、60.51%、26.19%,肥料偏生产力为237.17kg·kg~(-1);每667m2产量为9 952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T1处理显著提高79%。因此,T2处理(每667m~2施入N:21.01kg;P_2O_5:2.71kg;K:18.24kg)产量最高,施肥效果最佳,推荐为杨凌区春季番茄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黄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商州四种种植地(小麦-黄芩轮作、黄芩3 a连作、黄芩4 a连作、闲置荒地)黄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类群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菌居于多数,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小麦-黄芩轮作黄芩连作3 a黄芩连作4 a荒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黄芩连作小麦-黄芩轮作荒地。在不同种植地中小麦-黄芩轮作地蔗糖酶活性最高,说明小麦-黄芩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小麦-黄芩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无机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纤维素酶由商丘福源集团韦斯迪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1.2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溶液A:0.2MNa2HPO4·12H2O71.62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溶液B:0.1M柠檬酸缓冲液,取一水柠檬酸21.01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溶液C:取A液493ml加入507ml  相似文献   
8.
《农民致富之友》2009,(5):34-34
编者按:几年来,善堂牌秸秆分解剂在全国推广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广大养殖户在养殖业处在低谷时,坚持使用该产品,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渡过了难关,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全国各地一些养殖户的来信咨询,秸秆分解剂技术与秸秆微贮(发酵)技术有什么区别?现作以解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地区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对713例泌尿生殖系感染疑诊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且半定量计数≥10^4CFU/标本的有333例(46.7%),其中解脲支原体(Uu)单一阳性320例(44.9%),人型支原体(Mh)单一阳性1例(0.1%),Uu合并Mh阳性12例(1.7%)。女性患者Uu感染率为50%。男性患者Uu感染率为21.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19株解脲支原体对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9.5%和95.0%,对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3.2%。结论:深圳宝安地区支原体检出率高,且主要以Uu为主。感染率女高于男,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