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08年12月3日—5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贝湖至巴湖的低槽在东移过程中发展加强,乌拉尔山高压脊异常增强,使得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堆积。横槽在东移过程中转竖,引导槽后强冷空气沿西北路南下是本次寒潮的主要影响系统,在地面天气图上表现为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分裂南下而造成榆林市强降温。以此积累寒潮天气形势特点,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预报寒潮和防御寒潮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鹏程 《北京农业》2014,(27):173-174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ECWMF资料预报,采用天气学原理,对2014年4月22日-24日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西伯利亚低涡不断分裂,分成南北两支,北支北上,南支南压,冷空气实力增强;引导冷空气向东南爆发,造成寒潮天气;强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Micap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4月25日抚顺市一次白天降温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冷平流过境,温度平流影响强烈是此次白天降温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深厚云系覆盖,导致辐射增温微弱,白天未见升温。另外,白天持续降水,雨滴降落过程中不断蒸发吸收热量,使得温度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周武  叶树春  黄小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65-16366,16504
利用NECP1°×1°的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对2010年4月21~22日广东省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青藏高原不断有槽下滑影响广东,850hPa切变线西南气流提供强大水汽输送的环流背景下,受地面冷空气触发而产生。冷空气南下过程受南岭山脉阻挡,导致西南地区冷平流从两广交界地区进入广东,影响广东中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能量和水汽释放,造成强降水。冷空气向θse高值区渗透过程中,不稳定能量迅速被释放,触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正好对应地面强降水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运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 年5 月10~12 日发生在河套地 区的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7.
黄骏莉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2):59-60,63
利用高空、地面、区域站自动站观测常规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2月28—30日阿拉善盟强寒潮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冷空气源地位于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以北部南下入侵阿拉善盟地区,横槽转竖和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是寒潮的主要影响系统;前期回暖明显为寒潮天气提供了降温空间,强盛的高空冷平流下沉入侵是造...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39-240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1月发生在滨州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发生背景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乌拉尔山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造成了此次寒潮过程;强盛的冷平流和非绝热因子是造成这次寒潮过程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强冷平流和高空动量下传是导致大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环流背景、气象要素、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2013年6月30日泾县强对流暴雨过程就是一次范围窄时间短而强度较强的一次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主要是由高空冷平流激发了对流性不稳定能量释放而产生的强降水,降水开始前,稳定的环流背景、充沛的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促使了泾县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受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槽结合东移的影响,2009年2月10日午后~12日夜间,北疆、东疆出现了强降温和明显的降雪天气,北疆大部地区、东疆地区达寒潮,阿勒泰为强寒潮。此次寒潮天气后,北疆地区从前期的温高少雪转为多雪低温时段。分析此次寒潮天气,发现2月份100 hPa极涡的活动存在异常。100 hPa的极区环流经历了一波(极涡绕极型)转二波(极涡偶极型)和二波偏东转正二波的演变过程,为此次转折性寒湖天气的产生提供了高层大气环流背景。同时100 hPa极涡活动的异常也导致了半球范围内500 hPa环流发生调整。大西洋沿岸低槽加深,欧洲高压脊发展东移,导致西西伯利亚低压槽在南下过程中与中亚低槽结合,"突变"加强西西伯利亚低槽东移,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同时高低空流场分析表明:北风带的偏北气流起到了向该区输送冷空气的动力作用,而南支上的西南气流起到了向该流场区输送暖湿热能作用,2个作用的结合,使位势不稳定且能量增加,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这是新疆产生冬季大降水天气的动力条件。同时,2月10~11日,700 hPa层上,温度露点差场在中亚到北疆地区有大片的高湿区,500 hPa上,该区域有多个站T-Td〈4℃,中亚槽为该区西部至天山中部地区的明显降雪起到重要作用。对此次天气过程的相关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强烈的冷平流输送及冷暖平流梯度和较充沛的水汽也在此次强降温、降雪天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