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峰对传粉的适应性及温室授粉蜂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软枣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大型落叶藤本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以软枣猕猴桃“龙成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软枣猕猴桃在花蕾形成中各时期的观察及在几种授粉方式等生态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单花花期约10 d,种群花期约28~31 d;柱头可授性由蕾期、初开期、开花期和凋落期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盛开期柱头可授性最强;雄花活力78.6±5,4℃冷藏条件下贮藏30、仍具有50%活力;授粉方面软枣猕猴桃“龙城2号”传粉以异交为主,不存在自花传粉现象,自花传粉处理后植株的自然坐果率为0%;中华蜜蜂在授粉中表现为最常见访花者。  相似文献   
4.
仙人球是一种外来的观赏植物,原产于美洲、非洲沙漠地带。为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它变阔叶为针刺,并生成角质层和蜡层,以大量积贮水分;同时,为了吸引各种昆虫来为其传粉作媒,它又具有十分娇美的花色。  相似文献   
5.
蜜蜂与生态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蜜蜂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其传粉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众多研究证明蜜蜂对生物多样性的促进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生态系统的恢复、珍稀植物的保护以及高原荒漠地区的开发利用等工作中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蜜蜂的作用.从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蜜蜂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蜜蜂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木芙蓉为研究材料,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数/胚珠数、座果率、种子萌发率等指标对木芙蓉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芙蓉单花的花期1 d,整体花期7—11月份;木芙蓉的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木芙蓉的花粉数/胚珠数为415±11.3,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类型;木芙蓉自然座果率为74%;同株同花授粉的座果率为40%;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座果率为71%;各种授粉方式下,单个果实的种子个数为128~148,差别不大;各种授粉方式下,平均种子萌发率为47%~60%,没有显著差异;传粉昆虫有蜂类、甲虫,其中中华蜜蜂、黑小蜜蜂为主要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矮沙冬青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培培  李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22-1224,1234
[目的]阐明矮沙冬青的传粉机制,揭示影响矮沙冬青传粉成功的因素。[方法]以矮沙冬青的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药日散粉进程和传粉昆虫的种类、行为及访花频率。[结果]矮沙冬青花粉活力保持时间较长,I~9d内均能保持50%以上的花粉活力,0~8d内柱头均具有可授性,但柱头可授性下降很快,花后10d柱头丧失可授性:传粉昆虫主要为蜂类。昆虫的访花频率与植物的花药散粉进程高度吻合。花药日散粉、昆虫的传粉频率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矮沙冬青传粉成功的因素主要有访花昆虫的数量、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和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8.
银杏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植物。其雌花为裸露的胚珠,胚珠在传粉期不仅负责捕捉和识别空气中漂浮的花粉,而且形成花粉进入胚珠体内的通道和贮存花粉的结构,因此胚珠结构对银杏传粉效率和繁殖成效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传粉前后银杏胚珠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变化,以揭示银杏适应风媒传粉的机制。结果表明:银杏胚珠发育过程中珠柄原基于当年12月首先发生,翌年1月珠被原基分化;3月中旬珠心组织和珠托分化形成,珠心组织分化的同时,周围珠被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在珠心上方围合形成珠孔道,珠心内则分化形成孢原细胞;3月下旬胚珠珠孔开始开张,珠孔道伸长,珠心组织靠近珠孔端细胞发生解体死亡,贮粉室逐渐形成,孢原细胞逐渐伸长转变为大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珠孔开张达到最大,并形成向外翻卷的漏斗状,珠孔处产生传粉滴,珠孔道的长度达到最长,贮粉室上方形成开口,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此时为传粉授粉最佳时期;传粉结束后传粉滴消失,珠孔、珠孔道及贮粉室闭合,雌配子体发育进入游离核阶段。以上结果显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生态演化,银杏胚珠已经具备了许多适应于风媒传粉过程中接受和识别花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杂交大豆昆虫传粉及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农科院于2002年审定了世界上第1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并于2006年审定了第2个大豆杂交种。从2000年开始,在封闭及开放条件下,利用苜蓿切叶蜂、蜜蜂、花蓟马等昆虫媒体为大豆传粉,进行不育系繁育及杂交种制种技术的探讨。已经实现在网室内利用蜜蜂及切叶蜂传粉,配制大豆杂交组合和生产小批量杂交种子,不育系结实率达到55.9%~100%;开放条件下,在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蜜蜂及苜蓿切叶蜂传粉,不育系结实率达到50%~80%,制种产量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吉林省农科院在吉林省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干旱地区,建立了制种基地,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大豆不育系扩繁及杂交种制种试验,制种技术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0.
郭彦林  孟庆繁  高文韬 《林业科学》2012,48(12):141-147
传粉昆虫在显花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早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东等,1998),对现存有花植物的生存、繁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显花植物中,大约有85%的物种属于虫媒传粉,利用传粉昆虫可显著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花通过提供花粉、花蜜等酬报以及休息、狩猎、觅偶交配和取暖的场所吸引访花昆虫访花,而昆虫在访花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携带了花粉,触动了柱头,对所访的花产生授粉作用(钦俊德,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