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饲养家兔历史悠久,目前主要的饲养方式以笼养或地面散养为主。众所周知,家兔是由野生穴兔训化而来的,现代家兔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祖先野生穴兔的某些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家兔洞穴饲养就是根据野生穴兔的这些习性和生物学特征,模仿野生穴兔的生存条件来饲养的。大家都知道,家兔胆小怕惊扰,喜干厌湿怕高温。土洞具有冬暖夏凉防寒防暑防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徐洪海  韩加勤 《食用菌》2006,28(3):40-41
室外畦栽黑木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耳袋贴地排放,易吸潮保湿,是传统室内吊袋栽培法所无法比拟的,且简便易行。这种方式分大田栽培、林间栽培和荫棚栽培等。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春季仿野生栽培,是莒南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模式,既可大田种植,又可林地间作。它具有光线充足、昼夜温差大、易吸潮保湿、空气新鲜、杂菌污染少、管理方便、生物学效率高等优点。本人根据几年来指导和种植黑木耳春季仿野生栽培的生产实践,将其主要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03,24(7):56-56
  相似文献   
5.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在自然条件下 ,秋季生于北方榆、栎、桦等阔叶树的倒枯木、立木桩上。榆黄蘑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有滋补强壮的药用保健价值。近年来在北方栽培较多 ,而在南方市场却少见。本中心于 2 0 0 3年 1~ 5月间进行仿野生栽培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栽培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来自本中心培养保存母种。1 2 培养基配方1 2 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葡萄糖 2 0g、琼脂 2 0g、硫酸镁 1 5g、磷酸二氢钾 3g、维生素B14 0mg ,加水 10 0 0ml,pH自然。母种移接后于2 5℃温度下培养 10d满管…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乌天麻的价格上升,种植乌天麻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分析了娄山乌天麻景区立地条件,探讨了乌天麻人工仿野生环境栽植试验,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依附于林下的山野菜资源也极为丰富。山野菜因自然生长在森林环境中,未受到现代工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口味鲜美,风味独特,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所以长白山野菜不仅是人们喜食的山珍佳肴,也是林区重要的出口物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8.
赵雪彬 《食用菌》2011,(1):33-33
在河北省公历8月气温仍很高,室内或大棚内栽培平菇因通风不畅,栽培效果不好。经过几年的试验,笔者摸索出一套仿野生平菇栽培法,在公历8月开始,9月出菇。鲜菇价高,个大盖厚、无柄,色光亮自然、口感鲜嫩耐运。现将具体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绩溪县中华猕猴桃野生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地区环境适宜推广投入少、病虫害少、果实品质好的仿野生种植模式。文章主要从中华猕猴桃的苗木繁殖、园地选择、栽培管理以及采收贮藏四个方面探讨绩溪县猕猴桃仿野生种植管理技术,以期在全县范围内以及气候相似区域进行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户种植管理水平,丰富绩溪县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仿野生食用菌栽培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大环境,产品天然优质。总结了仿野生种植优质食用菌技术、以玉米芯和秸杆为主代替木屑做基质的食用菌培养技术和食用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实现了投入产出比1∶3~5,旨在进一步探索以林养菇,以菇促林的生态发展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