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说明了茶黄素的来源,结构,功效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亚硝酸盐的稳定获得对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期望通过筛选投加合适的氧化还原介体将反硝化控制在亚硝氮的阶段,实现稳定的短程反硝化,并优化反应条件进一步增加亚硝氮的积累量,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提供一种新的亚硝氮供给方式。【方法】通过序批式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2-羟基-1,4萘醌(ME)、蒽醌(AQ)和1-氯蒽醌(1-AQ)的投加对短程反硝化细菌亚硝氮积累的影响,并且通过酶促动力学实验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最后通过16S rDNA分析,对短程反硝化细菌菌群群落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首先,相比对照,投加75μmol/L AQ和1-AQ分别导致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提高了74.8%和1.06倍,但是ME的投加几乎没有增加亚硝氮的积累;其次,试验结果表明,当投加C/N比为2时,亚硝氮积累量最多,使得投加1-AQ效果最好,亚硝氮积累量最高达到了52.98 mg/L(初始硝氮为100 mg/L);再次,酶促动力学试验揭示了1-AQ使得亚硝酸盐迅速积累的原因在于其提高了69.13%的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却仅仅将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提高了36.74%;最后,16S rDNA结果显示,本试验所用菌群中具备短程反硝化能力的菌群有Yersinia frederiksenii、Thauera、Hydrogenophaga、Trichococcus、Klebsiella和Dechloromonas。【结论】合适的氧化还原介体投加能够明显增加短程反硝化细菌亚硝氮的积累量,氧化还原介体筛选的关键在于其对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的增加速率高于亚硝酸盐还原酶。  相似文献   
3.
在隔离环境中,按植物病毒学的标准程序,测试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传染途径,结果表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具有广泛的传染途径,可以通过机械传染(嫁接、摩擦)和介体传染(菟丝子、蚜虫、烟盲蝽、叶蝉)等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4.
陕西渭北烟区黄瓜花叶病毒流行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1996年调查表明,越冬油菜是陕西省渭北烟区黄瓜花叶病毒的主要初侵染源;CMV的主要介体桃蚜充若蚜谨卵越冬,从而造成烟田有翅蚜迁入有两个明显的高峰,其中第一次迁入高峰蚜量和CMV的发生呈正相关。据5年资料相关分析表明,第一次迁入烟田高峰蚜量,2-4月降水量和4月平均温度与6月中旬烟田CMV病株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柑桔木虱为柑桔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本文对泰和县郊柑桔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泰和县郊柑桔术虱发生已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disease)的发生量,过去我国主要根据田间带毒虫量来预测。作者通过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试验,建立了以品种感病系数和田间带毒虫量为自变量的分品种预测式,经江苏常熟市1991—1993年3年的试报,其预测值和田间各品种的实测值完全相符,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蔬菜病毒病俗称“植物癌症”,在防治上非常困难,并产生扭曲畸形、果荚瘦小、黄化斑驳、皱缩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造成寄主死亡。为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病,农民采用了各种有效措施,如轮作、种子脱毒、抗病品种的选用、传毒介体的控制、病毒间的弱毒株系的交叉保护及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研究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扼要介绍了40余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机体在发生感染或损伤时,瞬即可出现一系列反应,称为急性期应答(APR,acute phase response)。这类反应有局部性和全身性两方面,都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凝固反应、细胞向发热部位游走及激素分泌增加。本文论述对寄生虫侵袭过程的急性期应答的检测,并分析了其对感染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毒类病害的介体传播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病毒和类菌质体能造成多种农林作物的病害 ,其主要传播介体为昆虫 ,但也不可忽视其他介体传播的可能性。现以 3个典型病例来说明介体传播的复杂性和为害的严重性 ,并提出了控制介体传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