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林业与五指山的自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华  包焱 《热带林业》2001,29(2):73-80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现存地势最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是我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海南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但由于保护区横跨琼中、通什、保亭三县、市,紧邻保护区还生存着众多贫困的黎、苗族村民。因此,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社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五指山热带天然林的保护。海南省林业局中德海南热带林保护和恢复项目在社会林业与五指山森林的保护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就在全省来说,也是首次对社会林业与森林保护上进行的探索。五指山地区社会林业的研究,对保护海南热带雨林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对社会林业与五指山的森林保护进行了阐述、分析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五指山猪的生长发育性能,选取1月龄五指山猪30头,按照体重接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饲喂精粗比为1:3的饲料,试验期30个月。结果表明,五指山猪6月龄体重仅8.41kg,30月龄体重为24.88kg,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明显低于我国的其它小型猪种,也明显低于异地保种的测定结果。分析认为五指山猪达到体成熟的时间应在24月龄以上。  相似文献   
3.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21-42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五指山猪实验用近交系培育及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于2005年3月11日顺利通过由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五指山猪是我国珍稀品种,在解剖学、生理学、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与人有较大的相似性,作为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通过五指山猪近交系矮小机理的系统研究,为五指山猪实验动物化培育、实现小型猪基因改造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断奶日龄对五指山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五指山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1 d)、体重[(0.56±0.07)kg]相近的五指山仔猪9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4组仔猪分别在21、28、35和42日龄断奶。试验从8日龄开始,至56日龄结束,试验期间定期测定体重、采食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仔猪断奶后平均日增重(ADG)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断奶日龄越早,ADG下降幅度越大;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21~28日龄、28~35日龄、35~42日龄、49~56日龄阶段的ADG显著高于21日龄断奶组(P0.05)。各组仔猪断奶后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42日龄以后,各组ADFI无显著差异(P0.05)。21日龄断奶组、28日龄断奶组、35日龄断奶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断奶后7 d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并以21日龄断奶组波动最大;与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相比,21日龄断奶组28、35日龄时血清TP、ALB、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ALT、AST、LDH活性显著提高(P0.05),到56日龄时,血清TP、IgG、IgM含量仍显著低于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P0.05)。21日龄断奶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在28~56日龄间存在显著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和42日龄断奶组血清TG、CHOL含量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无显著变化(P0.05)。35日龄断奶组血清TP、ALB、IgG、IgM含量以及ALT、AST、LDH活性除在42日龄时与42日龄断奶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时间点与42日龄断奶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35或42日龄断奶的五指山仔猪在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方面优于21日龄断奶的五指山仔猪。  相似文献   
5.
选择48头体重约13 kg的五指山中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15% DDGS组、20% DDGS组DDGS(玉米酒糟蛋白)使用量分别为15%、20%,进行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DDGS组增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0% DDGS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显著降低(P〈0.05),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每千克增重所需的饲料成本分别为对照组12.04元、15%DDGS组10.74元、20% DDGS组11.41元。各组间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本试验条件下,五指山中猪饲料中可推荐添加15% DDGS。  相似文献   
6.
总结油松育苗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种子准备、播种前准备、播种、播种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油松苗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型猪近交系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猪近交系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2头五指山猪(Sus scrofa)为系祖,历时15年,采用“近亲交配”、提高营养水平、同期发情以及笼架等饲养技术,逐步克服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成活率低等3大阶段性难题,育成国际上首个近交系猪.本文介绍小型猪近交系的培育过程、近交系研究鉴定、新遗传资源种质特性,以及开发利用.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近交系猪的研究空白,为大型哺乳近交系动物培育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山区,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目前尚未系统研究。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其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由28科95属288种(及种下分类单位)组成,优势科有6科,分别为水龙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性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100%、91.2%、84.7%,显示出该区系明显的热带性质。从种的层次来看,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是五指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的显著成分,该区系尤其与中南半岛的石松类和蕨类区系有密切联系,此外,该区系兼有一定的东亚成分和少量的海南特有成分。与7个邻近地区的石松类和蕨类区系比较,与鹦哥岭亲缘最密切,与尖峰岭的亲缘关系次之,再次为云开山、弄岗、赣江源,而与独龙江地区、麻阳河亲缘较远。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着珍稀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9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为受威胁程度达到极危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五指山猪近交系群体中DRA和DRB基因的SSCP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五指山猪(WZSP)近交系群体SLA!ⅡDRA、DRB基因的等位基因数及其特性,利用PCR扩增SLA!ⅡDRA、DRB基因的第2外显子序列,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即SSCP检测其等位基因数,选择纯合子个体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对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所有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特别是SLA!DRB!C、SLA!DRB!D、HLA!DRB*09012、HLA!DRB*1201、HLA!DRA*0101等位基因。结果表明:在WZSP近交系群体中,DRA、DRB各有2个等位基因且发现1个DRB新等位基因。DRA第2外显子有很强的保守性,而DRB基因呈现出高度的多态性,在核苷酸水平同源性为85%以上,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70%以上。该试验成功地检测了WZSP近交系SLA!DRA、DRB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其特性,为建立WZSPSLA!DR基因抗原的分子分型及特异单倍型猪的培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