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29篇
  免费   1189篇
  国内免费   1759篇
林业   4251篇
农学   2607篇
基础科学   2192篇
  3818篇
综合类   21049篇
农作物   2326篇
水产渔业   1625篇
畜牧兽医   11652篇
园艺   2235篇
植物保护   1122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1293篇
  2022年   1503篇
  2021年   1384篇
  2020年   1303篇
  2019年   1615篇
  2018年   805篇
  2017年   1289篇
  2016年   1558篇
  2015年   1888篇
  2014年   2881篇
  2013年   2666篇
  2012年   3354篇
  2011年   3151篇
  2010年   2945篇
  2009年   2920篇
  2008年   3067篇
  2007年   2533篇
  2006年   2473篇
  2005年   2389篇
  2004年   1645篇
  2003年   1423篇
  2002年   1290篇
  2001年   1189篇
  2000年   915篇
  1999年   705篇
  1998年   627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69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422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305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12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34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价临沧市普洱生茶的滋味品质,本试验系统分析比较了临沧市10份普洱生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Dot值,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滋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沧市普洱生茶中与苦涩味相关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和没食子酸含量依次为21.99%±0.58% ~29.74%±0.84%、3.76%±0.08% ~4.59%±0.03%、48.13%±1.09% ~54.23%±0.42%和0.08%±0.01% ~0.25±0.01%;与鲜甜味相关的氨基酸、水溶性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依次为2.82%±0.03% ~3.86%±0.11%、1.54%±0.04% ~2.21%±0.11%和6.09%±0.46% ~7.55%±0.38%.ECG与EGCG是所测样品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EGCG、ECG和咖啡碱是所测样品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高含量ECG可能是形成普洱生茶口感浓厚与强烈的重要因素.临沧市西南地区普洱生茶滋味相对浓厚、饱满,苦涩味重,回甘较好;东北地区的普洱生茶在鲜爽味上要优于西南茶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用肥需遵守相应的施肥原则。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当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当地施肥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还要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注意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p H较低的复合肥或复混肥,追肥少用或不用尿素。  相似文献   
5.
苏中沿海地区越冬大棚青椒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较好。近几年冬春季大风大雪、低温寒潮和连阴雨等灾害天气时有发生,给大棚青椒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常造成大棚青椒的减产减收,甚至绝收。及时采取应对预防措施是促进大棚青椒增产增效的有力保障。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应对不同灾害天气采取的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育成鸭周龄达到19周后就进入成年产蛋鸭,产蛋期的蛋鸭与其他阶段相比,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区别对待。加强产蛋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产蛋率和蛋重,减少鸭蛋的破损率,节省饲料和降低死亡率。根据蛋鸭的生理特点、周龄、产蛋率把产蛋鸭的产蛋期分为产蛋初期、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150~200日龄为初期,200~300日龄为中期,300~400日龄为产蛋中期,400~500日龄为产蛋后期。  相似文献   
7.
8.
太原市五种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地被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5、10、15、20 d),分别测定5种地被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C),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以期为太原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合理养护和筛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生理指标所反映供试植物的抗旱性不同,且部分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指标归纳成3个综合因子,分别为伤害程度因子、叶绿素因子、水分状况和光化学效率因子,代表了抗旱性97.422%的数据信息,"金冠"玉簪和德国鸢尾分别在3个主因子上抗旱性最强.通过聚类分析,将5种地被植物分为3类,其中"金冠"玉簪、德国鸢尾和八宝景天归为抗旱型类群.逐步回归分析表明,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SPC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可作为评价参试地被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全省平均以及各气候带光能、热量、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云南115站及6个气候带代表站1961—2018年的气候要素计算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统计量。结果表明,光能资源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出现显著突变,各气候带太阳辐射变化可能会引起云南太阳辐射高低值中心发生变化,2009年以来辐射明显增加可能会导致太阳辐射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热量资源一致显著增加,喜凉及喜温作物的活动积温、积温持续时间及无霜期长度均显著增加,并且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对作物生长有利;水分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21世纪以来下降趋势明显,亚热带地区暖干化现象突出,干旱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是云南特有珍稀竹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文章以野外调查获取的流苏香竹分布信息为主,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19个气候因子,预测其在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当前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市和临沧市等地,除迪庆州、丽江市和昭通市外,云南其他区域均有低适生区零星分布。在未来2050s和2070s的2个时间段,基于2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尤其是SSP5-8.5路径下,高适生区面积仅为当前的12.51%(2050s)和18.63%(2070s);中、低适生区在SSP1-2.6路径下,显著扩张(2050s)或略微扩张(2070s),在SSP5-8.5路径下,则大幅收缩。流苏香竹野外实际分布区及其潜在分布区均以斑块状为主,可能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关。影响流苏香竹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干季度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流苏香竹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根据其野外分布状况,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在其潜在适生区内适当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