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笑形 《新农药》2004,(3):27-28
欧盟委员会已经批准,将于2004年年8月,在Eu撤销有机磷杀虫剂倍硫磷和杀螨/杀虫剂虫螨脒,它们将不包括在EU农药登记法令(91/414)附录1中。在EU现有有效成分审查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评价提出了倍硫磷对鸟类的风险以及虫螨脒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未被证实。可是,对于目前尚无替代物的某些作物上的使用允许到2007年。  相似文献   
2.
1 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明确BY102960 200SL对番茄烟粉虱的作用速度、药效及持效期,为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用三氮脒以3.5 mg/kg的剂量对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藏獒进行肌肉注射,隔日用同等剂量的三氮脒肌肉注射,24 h后,藏獒发生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中毒现象,并表现出食欲废绝,后肢发软,四肢抽搐呈划水状,卧地不起,昏迷,体温正常临床症状。经血清生化检验,藏獒的尿素氮、肌酸激酶等的生化指标明显升高,血糖降低占病例的100%。经过5 d的药物治疗后,中毒藏獒基本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二溴氯丙烷,俗名"黑药"、"黑水",为液态熏蒸性杀虫杀线虫剂,适用于蔬菜、花卉、烟草、草莓等作物的苗床和温室大棚的熏蒸,防治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短体线虫、螺旋线虫、纽带线虫、矮化线虫等效果显著。但是该药对人体剧毒,高残留,致畸、致不育,其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肺的损害及精子形成异常、肾上腺机能损害、白血球减少、肠粘膜  相似文献   
6.
为对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降解和膳食风险作出科学评价。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橘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据此对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橘上的残留慢性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橘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药后21 d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其降解率均在90%以上,其半衰期分别为4.93~9.83 d、4.02~5.31 d;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后的21 d,柑橘中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均<1 mg.kg-1;取残留中值进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其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遵循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该农药对我国居民的膳食安全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以蒙古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F. acuminatum)为互作体系,测定苯丙烷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黄芪抗根腐病菌侵染机制的信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幼苗浸根法接种病菌,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 solani侵染黄芪后,PAL和C4H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在7、21天出现2个酶活高峰;4CL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7、21天时也显著高于对照。F. acuminatum侵染黄芪后,PAL、C4H和4CL的活性均在21天显著高于对照。可见2种病原菌在侵染黄芪过程中,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被不同程度地激活,但2种病菌激活各酶的时间和规律有所差异,表明黄芪对这2种病菌的抗性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长期受多菌灵和啶虫脒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多菌灵降解菌株庆笙红球菌(Rhodococcus qingshengii sp. nov.)djl-6和啶虫脒降解菌株噬染料菌(Pigmentiphaga sp.)D-2为供试菌株,研究了降解菌菌剂的不同保存剂型与初步应用的情况。结果表明,2株降解菌均以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的处理效果最好,能维持活菌数较高且不产生杂菌污染。降解菌djl-6复配保护剂的最佳使用浓度:0.30%柠檬酸钠、0.30%羧甲基纤维素、0.20%CaCl_2。降解菌D-2复配保护剂的最佳使用浓度:0.20%糊精、0.20%柠檬酸钠、0.30%CaCl_2。与对照相比,添加保护剂后,菌株djl-6、菌株D-2活菌数分别够提高32.03%、38.70%。2株菌的液体菌剂保存45 d后,降解菌djl-6能够在10 d内将土壤5 mg/kg多菌灵降解95.23%,降解菌D-2能够在10 d内将土壤5 mg/kg啶虫脒降解92.75%,有效延长了液体菌剂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9.
啶虫脒在桃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虫脒在桃上的检出率高且未登记,缺少安全间隔期、用药间隔期等信息可能会导致盲目用药,增加残留风险。为明确桃果上啶虫脒的残留风险,本文通过消解试验以及模拟农户施药对其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于2015—2018年对中国9大主产区桃中的啶虫脒残留进行了调查与膳食摄入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桃果皮与果肉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92与3.14 d。模拟农户施药2次或3次后,距末次施药7、14和21 d,桃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均较低,且远低于其在核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去皮食用能够明显降低其膳食摄入风险。9大桃主产区509份样品中啶虫脒的检出率在8%~38%之间,残留量在0.001~1.348 mg/kg之间,均未超过其在核果上的MRL标准。连续 4 年啶虫脒在桃上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 (ARfD) 的比值在1.520%~13.755%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的比值在0.021%~0.086%之间,总体膳食风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在较高浓度单甲脒的影响下,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群落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明显下降.水体所含总氮、总磷的量增加.群落代谢失去平衡,呼吸量大于生产量,群落由自养型向异养型退化.对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的灰色预测表明.低浓度(1.5mg/L)的单甲脒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显,但较高浓度(≥3.0mg/L)的单甲脒最终将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