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22篇
  164篇
综合类   692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木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挥发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取食,产卵所产生的诱导抗性是树木与昆虫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树木与植食性昆虫之间发展了一套互相调节,自身开拓资源,产生生存对策的复杂相互关系,本文着重阐明了树木与植食性昆虫的互相策略,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诱导抗性在调节植食性昆虫种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r)修饰碳糊电极测定水中苯酚的方法.在0.1mol/LKCl的酚试液中开路富集后,在磷酸盐缓冲液介质(pH5.6)中溶出,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苯酚的溶出峰电位为+0.73V(Ag-AgCl参比电极),检测限为0.05μg/L.应用该法测定了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并讨论了该法测定苯酚的影响因素,比较了几种修饰电极测定苯酚的灵敏度,探讨了苯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富集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苯一步催化氧化合成苯酚的新方法,以Fe-Cu-Mn-O/海泡石为催化剂,双氧水及添加剂为氧化剂。探讨添加剂性质、催化反应温度及双氧水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并提出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wheat leaf surfaces were screened for inhibit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A new screening method, in which wheat leaves were inoculated with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and incubated with the cultured microorganisms under non-contact conditions, wa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study. Using this method, 10 phylloplane fungi that inhibited wheat powdery mildew were selected from 408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wheat leaf surfaces. Among these 10 strains, a fungus designated as Kyu-W63 had an especially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Kyu-W63 produced white colonies without spores when cultivated on PDA. Kyu-W63 had a strong aromatic odor when being cultured. Wheat powdery mildew was suppressed even though a membrane filter with a pore size of 0.45 μm was placed between the mycelial colony and wheat leaf segment. However, when activated charcoal was introduced, Kyu-W63 did not inhibit growth of B. graminis. It was presumed that volatile substances were involved i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Kyu-W63. GC-MS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wo substances produced by Kyu-W63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164 and 166. Kyu-W63 also inhibited the in vitro growth of four plant pathogenic fungi other than B. graminis. Received 19 September 2001/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7 February 2002  相似文献   
5.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对Bt玉米、常规玉米、粘虫幼虫和其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同时研究了Bt玉米对中红侧沟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玉米健康植株的挥发物对中红侧沟茧蜂均有引诱作用;中红侧沟茧蜂对两种玉米的健康植株及机械损伤株挥发物之间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相对于Bt玉米,中红侧沟茧蜂更趋向于选择常规玉米的虫伤苗及玉米-粘虫幼虫-虫粪混合物的挥发物。与对照(寄生于取食常规玉米粘虫的中红侧沟茧蜂)相比,寄生于取食Bt玉米粘虫幼虫的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历期延长,出茧率、茧重、羽化率、蜂重均有显著降低,茧历期、蜂历期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大棚设施条件下,选用白、蓝、黑、红、绿5种不同颜色的遮阳网,探讨不同光质对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熟期,黑色光质促进了总氮、蛋白氮以及非蛋白氮的积累。青熟期到转色期,白色光质的番茄有机酸总量较青熟期增加了4.57倍,蓝色和绿色光质提高了番茄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番茄氨基酸含量大小表现为蓝色>绿色>黑色>红色>白色;黑色光质的番茄有机酸总量较转色期增加了27.8%;红色光质提高了番茄红素含量和V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白色、红色和绿色光质增加了番茄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番茄主要风味物质(>30 μg/kg)为水杨酸甲酯、6-甲基-庚烯-2-酮、柠檬烯、反-2-己烯醛。红光使番茄水杨酸甲酯、6-甲基-庚烯-2-酮和己烯醛含量较白光增加了11.6%、20.2%和17.2%。在大田设施条件下,转色期到成熟期可以采用红色光质提高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优培-海藻生物有机肥(Y)、微生物菌肥(W)和腐植酸有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酶活性以及番茄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探索快速、简易且廉价的土壤改良方法,为日光温室土壤改良及有机蔬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显著影响,在番茄生育期内土壤p H值始终在7.0以上,没有出现酸化问题;拉秧后,除中量腐植酸有机肥(FM)外,其他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土壤EC值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对提升有效态Mn、Zn和Fe含量的效果不显著,其中,仅高量腐植酸有机肥处理(FH)能同时提高开花结果盛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有效态Zn含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10.8%和13.2%;不同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影响较小;微生物菌肥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影响相对明显;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中量腐植酸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番茄的糖酸比。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日光温室土壤特性及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8.
4份桃种质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桃果实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及初步探讨果皮毛和果肉颜色性状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情况,以此2对性状均存在差异的4份桃种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其成熟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份桃种质中共鉴定出116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为酯、醛、醇和烷烃等类物质。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数量上看,白肉桃‘大久保’和‘华光’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分别有68和52种;而2份黄肉桃种质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均较少。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上看,2份普通桃与2份油桃中的差异挥发性成分总共仅有3种,其分别为反式-2,4-庚二烯醛、戊酸-2,2,4-三甲基-3-异丙酸-异丁酯和脱氧精胍菌素,远低于2份白肉桃与2份黄肉桃种质中差异挥发性成分的数量(13种)。此外,从挥发性成分的类群上看,2份白肉桃含有较多的"青香型"的C6类化合物,而2份黄肉桃含有较多的"果香型"的酯和内酯类化合物。文中综合分析认为,果皮毛的有无和果肉的颜色性状均可能影响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种类,但后者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了解天女木兰中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天女木兰叶片中游离酚、结合酚和酯化酚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在10种检测酚中,天女木兰叶片中含有香豆酸和绿原酸2种游离酚,含有咖啡酸、香豆酸、香豆素和表儿茶素4种结合酚及香豆素和香豆酸2种酯化酚;各种形式的香豆酸广泛存在于叶片中。[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女木兰叶中游离酚和结合酚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定量分析.糙皮侧耳和金福菇子实体样品中均检测出65种挥发性成分;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5-乙酰基氧基甲基-2-糖醛、3-辛酮、3-辛醇和苯乙醛相对含量较高,百分比分别为21.24%、14.71%、13.22%、7.75%和6.73%;在金福菇子实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1-辛烯-3-醇、2-戊基-呋喃、(E,E)-2,4-癸二烯醛和(Z)-2-辛烯-1-醇,相对含量较高,百分比分别为18.84%、18.07%、17.78%、6.34%和3.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