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0篇
  88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牵引犁受力图解法求解所存在的问题,用解析方法建立了牵引犁受力的矩阵方程组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求解,预测了各结构参数变化对机组受力工况的影响,从而为牵引犁机组的合理配置和各部件结构的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意大利瓦勒拉尼整地系统(由火车型犁和海豚型犁2种犁型构成,其中火车型犁近似水平沟式整地,海豚型犁近似大鱼鳞坑式整地)与常规开沟犁整地效益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同期覆土层(0~20 cm)的土壤含水量以瓦勒拉尼系统2种整地方式最高,是常规开沟犁整地的1.28倍和1.11倍。火车型犁整地的土壤容重为1.05 g/cm3,常规开沟犁整地为1.08 g/cm3,火车型犁整地后的土壤容重最小。瓦勒拉尼系统的火车型犁整地后的土壤毛管最大持水量是56.12%,远高于未整地的48.44%和普通犁整地的52.12%,分别是后两者的1.16倍和1.08倍。火车型犁整地后文冠果的地径达1.00 cm,是普通犁整地后地径0.42 cm的2.38倍;树高为0.93 m,是普通犁整地后树高0.53 m的1.75倍;保存率由59.30%提高至91.43%,提高了32.13个百分点;海豚型犁整地文冠果4年保存率则提高了13.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复混肥圆盘造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机-无机复混肥圆盘造粒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圆盘转速、圆盘倾角、喷头喷孔直径以及水分含量对颗粒成粒率和颗粒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圆盘造粒时较适宜的圆盘倾角、圆盘转速和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平直元线三维参数化设计犁体曲面的方法,并利用其设计了相关的犁体曲面.与犁体曲面平面作图的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克服了犁体曲面平面作图设计的缺陷和不足,缩短了犁体曲面的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费用,提高了设计质量,效果较好,为后续犁体曲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宋仁奎 《农机化研究》2006,(10):187-189
水田耖是南方水田耕作中一种精细平整水田田面的机具,耖田作业是水田插秧前的最后一道作业工序。耖田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水田的灌溉、排水,而且影响插秧的质量和秧苗的返青速度。为此,根据南方水田耖田作业的农艺要求,分析了机引水田耖在田间作业的受力状况及影响耖田作业的主要因素,提出水田耖的结构设计要求,开发了1PJ-1.5型水田耖,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旱作区土壤压实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旱作区农田不同层次土壤压实度特征,基于2017年采集的255个土壤样品,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地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淮海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层次的土壤压实度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土壤压实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厚度均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耕作层最大厚度可达22.50 cm,最低仅有10.21 cm;压实层厚度最大可达17.50 cm,最小值也达到7.50 cm。从不同层次来看,耕作层和压实层的压实度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耕作层压实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最大值可达87.68%以上,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地区。和压实层压实度相比,耕作层压实度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在70%~80%时获得较高产量。分析表明,土壤压实度受到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土壤自然属性等环境因子和机械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农田土壤压实情况的改善及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北黑土区合理耕层构建秸秆深埋还田的技术要求,实现虚实并存合理耕层结构,研制了气力式1JH-2型秸秆深埋还田机,能够一次完成破茬、秸秆捡拾粉碎、开沟碎土、行间深松、秸秆深埋、覆土镇压等功能。机具主要由传动系统、破茬装置、捡拾粉碎装置、气力输送装置、开沟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等组成。其关键部件是气力输送装置,应用离散元气固耦合数值模拟法对秸秆在气力气力输送装置中不同转速下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秸秆和气流输送气固耦合的运动规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机具运行最优参数组合为开沟装置转速215 r/min,风机转速1 850 r/min,机具作业速度3.0 km/h。田间试验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秸秆深埋率为94%,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4.2%,碎土率为95.4%,满足了东北黑土区秸秆深埋还田技术指标要求,为秸秆深埋还田机的改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横坡和顺坡耕作对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分析探讨了紫色土横坡和顺坡两种耕作模式下表层(0~2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为紫色土区坡耕地的有效改造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横坡耕作下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比顺坡耕作高38.99%,而土壤分散性D值为顺坡耕作的1.64倍,横坡耕作抗蚀性大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顺坡耕作增加3.62%,>5 mm、5~3 mm、3~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均高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显著提高>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下团聚体结构体破坏率较顺坡耕作减少3.0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为顺坡耕作的1.39倍。2种耕作模式下0.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最高,>0.25 mm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百分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均在0.5~0.25 mm粒级下达到最小。横坡和顺坡耕作模式下2~1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横坡耕作较顺坡耕作能够显著增加紫色土>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且对有机碳的固持作用更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犁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铧式犁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此,阐述了1LB-240水平摆式双铧犁的主要结构、工作过程、主要技术参数和试验结果,并对换向机构及核心部件换向销进行设计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生产率高、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砂壤土条件下马铃薯中耕机作业效率低、培土效果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阐述了该机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阐明了犁体曲面成形原理,采用水平元线法并结合马铃薯中耕作业要求以及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培土犁作业效果的犁体结构参数及其取值范围。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建立了部件-土壤仿真模型,以培土高度、土壤破碎率为试验指标,以导曲线上端切线夹角、初始元线角、元线角差值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回归仿真试验。在仿真试验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碎土率为94.7%、培土高度为8.4cm、作业深度为13.6cm,根深稳定性系数为92.1%,油耗为14.6kg/hm2,明显优于锄铲式马铃薯中耕机的作业效率及作业效果,满足马铃薯中耕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