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5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连续两年定位监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同一小流域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灰泥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灰泥田地下水位常年波动较大,且主要发生在地表之下0-50cm,而相应的冷浸田地下水位波动较小,主要分布在地表之上10-40cm,较灰泥田常年平均高出49.3cm。冷浸田地下水还原性物质总量是灰泥田的2.8倍,Fe2+则是灰泥田的1.8倍。冷浸田光合有效辐射年均值较灰泥田降低26.9%,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单季稻生育期(6-10月)平均地表温度、5cm地温、10cm地温、15cm地温分别比灰泥田低0.4℃、0.4℃、0.5℃、0.6℃,尤其是9-10月的抽穗灌浆期地温与灰泥田差异进一步加大;其单季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均也较灰泥田低0.6℃。山垄冷浸田地下水位高并伴随强还原性、较低的光合有效辐射与水稻生育后期地温下降较快是区别于非冷浸田的重要生境特征,这可能是冷浸田生产力低下的综合原因。基于冷浸田生境特征,从工程与农艺措施等方面提出治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由于有广阔的水面和经封山育林30年恢复的森林植被,形成的小气候效应十分明显。本文探讨了小气候条件:热量和水分因子,小气候效应和林木生长发育的关系。说明该地区的降水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具有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特征,从而延长了林木的生长期,减轻了冻害和旱害,促进了林木的生长,为一些树种的北移创造了小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4.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区,对区内苔藓生境类型及微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群落可以影响其周围局地微气候,具有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苔藓微气候效应影响范围大致在四周及上方10 cm空间内,在空旷地上微气候效应最为明显。该区苔藓生境类型以岩生、土生为主,土生苔藓植物群落的微气候效应强于岩生环境。对各监测层的温湿度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苔藓群落表面(A层)与周围10 cm处(D层)相对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温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苔藓群落表面(A层)与上方10 cm处(B层)温、湿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苔藓微气候效应的强弱程度取决于苔藓储存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新疆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获得高产高效优化田间配置提供实践与理论依据.[方法]在树龄为5年的杏树行间种植棉花,研究杏棉间作系统棉花冠层小气候特征及棉花产量边际效应.[结果]一天之中杏树遮荫最大长度为6.5m,间作棉花全部被遮荫,正午最小值为1.82 m,边1行棉花受到遮荫.间作棉花冠层日均光照强度不同行间均表现为边际负效应,其中树西1行边际负效应最大,其边际效应指数为- 47.50;,其余各行依次为树东1行为- 27.69;、树东2行为- 12.28;、树西2行为-18.93;,而且各行棉花冠层的光照强度大部分时间均低于棉花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间作棉花各行冠层湿度表现为离杏树越远湿度越大,棉花冠层温度则表现为树东2行>树西2行>中行>树东1行>树西1行,均在棉花的适应生长温度范围内.[结论]棉花不同行间产量差异显著,边2行棉花产量表现为边际正效应,比中行增产15.45;,边1行表现边际负效应,比中行棉花减产15.71;,杏树西边的棉花受果树遮荫的负效应影响更为明显,西边棉花平均比东边的减产12.92;.  相似文献   
7.
施氮和间作对蚕豆锈病发生及田间微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鹏  董坤  朱锦惠  董艳 《核农学报》2019,33(11):2294-2302
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间作对蚕豆锈病发生及田间微气候的影响,探讨间作系统氮肥调控下田间微气候变化与蚕豆锈病发生的关系,以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4个氮水平,调查蚕豆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测定蚕豆不同冠层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无论单作还是间作,施氮对蚕豆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施氮增加了蚕豆锈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发病盛期,施氮(N1~N3)蚕豆锈病发病率较不施氮(N0)处理增加1.7~7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增加10.2%~143.8%,且病情指数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较发病率明显;与N0相比,施氮使蚕豆冠层温度降低0.1~1.8℃和风速降低7.2%~80.0%,冠层相对湿度增加0.2%~19.0%。与单作相比,间作蚕豆产量平均增加34.4%。发病盛期,间作蚕豆锈病发病率降低7.510.6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26.9%~51.0%;整个发病期,间作蚕豆的冠层温度和风速均高于单作蚕豆,相对湿度低于单作蚕豆。相关分析表明,发病盛期和发病末期,蚕豆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冠层温度、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施氮水平和间作模式对蚕豆产量、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均有影响,且间作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综上,小麦与蚕豆间作及控制氮肥用量是改善农田小气候且有效控制蚕豆锈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为间作系统合理施用氮肥和发挥间作控病增产优势提供了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玉米地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玉3号”玉米为试验材料,作了覆膜与露地两种方式的对比种植,研究了其生态小气候效应、植株生长特点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在生育前期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生育后期特别是旺盛生长期能降低土壤温度,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从而显著改善玉米生育期内的生态小气候效应,最终能够提高玉米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该文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林窗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 ,林窗的小气候要素存在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动态位移和要素的空间不对称分布 ,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旧膜棚内小气候差异及其对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樱桃番茄为研究材料,对新旧膜棚内冬春季大棚密闭保温时段和春夏季全天通风时段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樱桃番茄生育期并记录测定两种棚膜栽培条件下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新旧膜棚内均可比外界提高日均温近3 ℃,且两者差异不明显;冬春季晴好天气下,大棚密闭的白天时段,新膜比旧膜增温效果好;其余时段无论晴雨或大棚开闭与否,两者增温、保温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季节或通风与否,旧膜的棚内湿度均显著低于新膜,平均偏低3.6%,旧膜在降湿防病方面有一定作用;新旧膜棚内光照差异明显,新膜棚内太阳辐射平均值比旧膜棚高20.6%;在新膜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地将樱桃番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提前3~5 d;果实大小和病果数受新旧膜影响差异显著;单果质量、果实含糖量以及果实产量等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