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璐  王迅  柴沙驼  刘书杰 《草地学报》2020,28(2):547-557
本试验选取了青海省海北地区的海晏县作为研究区域,按照返青期(4-6月)、盛草期(7-9月)、枯黄期(10-12月)和枯草期(1-3月)4个阶段,试图通过实地测量、实验室分析与高分遥感影像相结合,分别筛选与草地各营养指标含量相关性最优的植被指数,建立草地营养含量月际动态估测模型,旨在将高分卫星影像与地面高光谱数据相结合,初步探寻天然草地各营养指标含量的月际动态规律,对指导冷季补饲及实现草地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结合高分遥感数据,针对不同月份分别筛选最佳反演模型,对各营养指标含量进行反演,以此分析草场各营养含量月际动态变化规律是可行的;牧草干物质、粗蛋白、钙和磷含量随着返青期-盛草期-枯黄期-枯草期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先增后减型变化。4个阶段中,草场干物质和磷含量最大相差约6倍,粗蛋白含量最大相差约7倍,钙含量最大相差约17倍。  相似文献   
2.
香港草地群落类型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港地区的草地是次生性植被 ,它覆盖了香港地区绝大部分的山地。草地群落可分为南亚热带禾草草地、南亚热带蕨类草地 2个群系组共 17个群系。禾草草地和蕨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是589g/m2 和 4 75g/m2 ,地下生物量分别是 784 g/m2 和 12 77g/m2 。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温度、雨量和光照三者密切相关 ,成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W.D.Willms  赵萌  韩国栋 《草业科学》2004,21(12):99-103
放牧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家畜生产与草地的其他价值,这些价值包括野生动物资源以及那些感觉不到的其他方面的价值.许多的这些价值受到放牧管理的影响,放牧后植物的残留数量是十分重要的.植物残留物增加枯枝落叶库的大小,对草地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枯枝落叶影响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进而影响食草动物.或许,重要的一点是枯枝落叶使得系统稳定,促进生产循环.因此,需要寻找植物被移走和保留之间的平衡,其结果可以通过家畜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上黄试区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其自然特点和生产性能.以求有效地利用和进一步合理地培育草地,为在本区畜牧业发展和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草地可划分为2类(干草原、灌丛草原),6组,36型.主要植物167种,分属41科,85属.其中饲用植物132种,占植物总数的79.0%,有毒有害植物35种,占21.0%.现有天然草地年可提供鲜草32.22×104kg,人工草地可提供8.95×104kg,秸秆可提供78.52×104kg,乔灌木树叶可提供9.3×104kg,全年本区可提供鲜草、秸秆、树叶共128.99×104kg,载畜1842.6个饲养量,就目前1858个饲养量,略有超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改良天然草地和发展人工草地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土壤团聚体0~40 cm土层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年限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最高,呈表聚现象。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均以0.106 mm粒级团聚体为主,约为40%~90%,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0.25 mm粒级团聚体在4年时含量最高,并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年限紫花苜蓿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以0.106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加;不同年限紫花苜蓿土壤20~40 c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0~20 cm土层,并随生长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2年及2003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2002年、2003年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0.758和0.868),并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2年及2003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2年、2003年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