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林业   219篇
农学   368篇
基础科学   286篇
  754篇
综合类   1493篇
农作物   236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35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11个葡萄品种3年生树在四川乐山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花芽分化表现。结果表明,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魏可、维多利亚、黑芭拉多、金手指、金优2号和巨玫瑰6个品种的都高于50%,较易形成花芽;户太8号、巨峰、夏黑的在43%~48%;美人指和红指较难形成花芽。结果母枝不同节位的花芽分化率,多数品种在第3节位≥50%;结果枝上花穗着生节位在第3.8~4.9节,其中双花率以巨玫瑰、巨峰和户太8号较高,分别为83.45%、73.61%和73.06%。以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50%节位作为冬剪的最低节位,则金优2号、户太8号、巨玫瑰、金手指、维多利亚5个品种在第3~4节,黑芭拉多和巨峰2个品种在第2~3节,魏可在1~2节。夏黑表现花芽分化率较低,为43.33%,可能与夏黑不耐弱光有关,设施栽培时应加强透光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白菜(B.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两年地膜覆盖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直播小株、育苗小株、老株那种采种方式,凡使用地膜覆盖的均比不覆盖的产量增加30%左右,质量也明显的提高;聚乙烯、聚氯乙烯都是良好的地而覆盖材料,在大白菜种子生产中可以取得相近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对棉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显著降低了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极显著地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形态硫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诸多硫组分中 ,以全硫为主 ,其次是未知态硫和全硫的共同作用 ,再次是碳键硫和全硫的共同作用 ,脂键硫排在第九位。有机硫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2种生境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比,汉源点的发芽势、发芽率、四唑染色数和四唑脱氢酶均高于洪雅点.两地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每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分蘖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千粒重.每生殖枝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著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 g·kg-1和7.4、21.3 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removal on grain yield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 spring maize (Zea may L.)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5 yr at Changwu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Northwest China.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lastic film mulching during entire growing stages (FM), plastic film removal at the silking stage (RM) resulted in a 6.3% higher average maize yield. Under the RM treatment,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5‐yr cultivation in the 0‐ to 20‐cm layer.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xtractable organic C (EOC), KMnO4‐oxidizable C (KMnO4‐C) and C management index (CMI) in the 0‐ to 20‐cm layer, an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 and EOC in the 20‐ to 40‐cm layer were observed in response to plastic film removal after the 1‐yr treatment; the respons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after 5 yr. Under the RM treatment,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microbial biomass C, light fraction organic N, extractable organic N, KMnO4‐C and CMI were also observed after five years in the 20‐ to 40‐cm layer. Moreover, KMnO4‐C and EOC were much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labile SOM fractions to the application of RM, even after only 1 yr of cultivation. Therefore, compared with mulching for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plastic film removal at the maize silking stage i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increasing yields and enhancing SOM concentration and soil sustainability in the regions with semiarid monsoon climates that have sufficient rainfall during maize reproductive stages.  相似文献   
10.
以3个不同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砂生槐种子的横纵径差异不明显,千粒重之间有差异,其中,日喀则种源千粒重最大.拉萨种源在各水温浸泡后其发芽率较其余2个高,达到42%,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随着浸泡水温的升高,其发芽率也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均表现为沸水浸泡后发芽率达到最大.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不同.温度越高并不表现为发芽率较高,其中拉萨和林芝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15℃时发芽率最好,日喀则种源在20℃发芽率最好.GA3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切破种皮和酸碱处理均有利于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的萌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