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99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61篇
  198篇
综合类   790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428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牧草种植户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较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苜蓿水电费最高。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全面扶持牧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2.
3.
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庆华  桂枝 《草业学报》2003,12(6):58-63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4.
选用6只9周龄新西兰母兔,评定环境温度和饲粮营养浓度对生长期母兔代谢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在密闭式的小动物呼吸测热柜中进行。分别对处于环境温度为20±2℃和30±2℃,采食两种不同营养浓度的试兔进行测试。饲粮营养水平实测值,分别为12.22kJ ME/g和13.49kJ ME/g;粗蛋白质(CP)分别为17.3%和21.6%;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为23.7%和16.5%。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影响试兔的能量平衡,它与采食量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20±2℃时,相关系数r=0.798;30±2℃时,相关系数r=0.875。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饲粮营养浓度并不影响代谢能食入量(ME_I),热增耗(HP)和能量平衡(EB)。当环境温度为20±2℃和30±2℃时,表观代谢能转化率(NE/ME)分别为51%和71%;每天每兔每千克代谢体重代谢能维持需要分别为396 kJ和361 kJ。试验结果认为:环境温度影响营养物质消化率(P相似文献   
5.
钙对苜蓿幼苗抗寒性及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先用50mmol/L CaCl2浸泡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种子,蒸馏水处理作对照,之后将其幼苗放在低温下胁迫。结果表明:Ca^2 不但能提高图牧吉苜蓉幼苗的抗寒性,而且,也能提高公农一号苜蓿幼苗的抗寒性,同时,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及脯氨酸与抗坏血酸含量也得到提高。由此推测,Ca^2 提高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幼苗的抗寒性可能与Ca^2 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及脯氨酸与抗坏血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酸碱对低活力苜蓿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2SO4,HCl,HNO3及NaOH为激活荆,研究其对低活力苜蓿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碱处理及其时间不同,效果差异明显,但各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均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初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短时间HNO3处理,对激发苜蓿种子活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增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大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祺  王永斌 《草业科学》2002,19(2):37-39
荒漠绿洲区的紫花苜蓿在传统的生产管理基础上,提出了苜蓿生产、管理及加工利用的科学技术及措施,并展望了苜蓿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The trade-off between summer water conservation from alfalfa production and the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agricultural crop value, and grower returns in the low desert area (Imperial, Palo Verde, Parker and Yuma Valleys of California and Arizona) was analysed using an experimental plot in the Palo Verde Valley.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water conservation decisions and policies. Four summer dry-down periods (withdrawing water for a predetermined period) of 0 days (control), 35 days, 70 days, and 105 days were analys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whereas the various dry-down periods would provide water conservation ranging from 254 to 944 million m3, the region would experience agricultural income decline by US $16 to US $73 million. For growers, benefits of dry-down would be effective only if the water price exceeds US $0.045 m−3 in California and US $0.036 m−3 in Arizona. Also dry-down would hav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including declines in plant stand density, long-term productivity, service industry sales, employment and bi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fertility and organic matter that is attributed by the alfalfa plant in which case agriculture's and growers monetary losses could increase.  相似文献   
10.
苜蓿施用污泥效果的研究Ⅰ对苜蓿生长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用于人工种植的新疆大叶苜蓿草地,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及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2.0kg/m^2污泥,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第一年增产23%-31%,第二年增产15%-31%。施用污泥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N,P,Ca,Mg和Mn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Fe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重金属元素Ni、Pb、As和Hg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Zn和Cu的积累增多,但地上部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施用污泥未对新疆大叶苜蓿造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