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123篇
  606篇
综合类   1011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蚕粪为原料,95%的乙醇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化学法制得叶绿素的铜纳盐。采用721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铜钠盐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确定该色素测定系统中的最大波长为414nm。通过测量吸光值研究了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耐光、耐热、耐酸碱及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70℃以下稳定性较好;光照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还原剂(Na2S2O3)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氧化剂在短时间内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叶绿素铜钠盐在pH值为6以上的溶液中较为稳定,且有机酸及单糖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IHSS (国际腐植酸协会)推荐法提取剩余污泥腐植酸参数不明确和剩余污泥腐植酸提取研究中缺乏其毒性效应评价等问题,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剩余污泥腐植酸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腐植酸理化特性及其对作物幼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提取的最佳条件:碱浓度为0.19 mol·L-1,碱泥比(mL∶g)为11.6,振荡时间为3.8 h,提取量为96.1 mg·g-1。相较于推荐法的腐植酸提取量增加了118%。提取所得腐植酸的元素分析显示,O/C为0.84,H/C为0.14,C/N为4.4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显示,剩余污泥腐植酸存在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8 856 Da。此外,在500 mg·L-1施用条件下,该腐植酸对大白菜和萝卜种子发芽率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大白菜种子胚根伸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综上,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可显著提高腐植酸提取量,剩余污泥腐植酸腐殖化程度与芳香化程度均较高,分子量较小,生物活性较强,且低浓度下对作物早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湾泥、碱渣和粉煤灰是天津滨海地区大量存在的固体废弃物,通过前期室内配比筛选、盆栽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其混合基质可以用于园林绿化,并在防护林建设中获得成功.以滨海盐土、客土绿地为对照,对通过脱盐、培肥、种植毛白杨、刺槐、洋白蜡、金银木、紫花苜蓿等园林植物后基质的氨化细菌、好气性自身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土壤氮素生理类群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呼吸作用、氨化作用强度以及二者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的氮素生理类群数量高于或与客土绿地相当,明显高于滨海盐土.呼吸作用高于客土绿地和滨海盐土,氨化作用强度与客土绿地相当,说明混合基质的氮素转化、有机物质的矿化能力以及基质整体的代谢水平好于客土绿地.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与土壤盐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氨化作用强度与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盐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LAS与Cu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泥鳅肝脏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Cu^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泥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LAS处理96h后,SOD活性变化不显著,CAT在LAS为20.0mg/L时被显著诱导(P〈0.05);单一的Cu^2+处理96h后,泥鳅肝脏SOD、CAT活性受到显著影响(P〈0.05),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LAS、Cu^2+复合处理条件下,LAS为10.0mg/L时,CAT、SOD活性分别在Cu^2+质量浓度为0.05、0.10mg/L时达到最低值,LAS为20.0mg/L时,CAT、SOD活性有所回升,但其活性仍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通过比较,发现泥鳅肝脏CAT活性变化更能反映出污染物对泥鳅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铜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林  邢克智  周艳 《水产科学》2007,26(6):323-326
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重金属Cu^2+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藻类的抑制效应随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质量浓度为0.3~1.2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且48h后出现藻细胞密度反弹现象,杀藻效果不理想。质量浓度为1.5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细胞产生很强的毒性,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96h时杀藻率高达97.4%,Chll_a含量抑制率达87.7%,光合放氧量明显降低,抑制率达83.3%,呼吸耗氧量明显增强。不同质量浓度Cu^2+可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活动,1.5mg/L的Cu^2+是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有效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初始pH值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下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沥滤效率受初始pH值变化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b>Cu>Zn。初始pH值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效率有较大影响,但即使在初始pH值高达10的情况下,延长沥滤时间也可实现重金属的沥滤。经生物沥滤后,污泥中TP的流失量随着污泥初始pH值的降低而明显增加,而在pH3 ̄10范围TN流失却与污泥初始pH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污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作者阐述了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畜牧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及其它污水净化功能的研究,指出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时存在着后续管理不完善、科学优化配置没得到解决、应用的种类贫乏等问题及其对策,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电和KCl处理对野芋吸收城市污泥重金属Cu、Zn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物修复与电修复相结合并加入KCl的处理方法进行野芋盆栽试验,研究了该处理方法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Zn的治理效果,以及对植物的生物量及Cu、Zn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根际土壤pH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加入KCl和进行通电处理均能提高野芋对Cu、Zn的吸收,且野芋根、茎对Cu、Zn的吸收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经通电和KCl处理的野芋生物量下降,这可能与通电后污泥酸化及野芋植株对Cu、Zn的耐受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施用于多年生黑麦草,藉以探讨施用量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0.5~8kg/m2)的增加,黑麦草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施用后黑麦草地上部组织中N、P、K、Mg、Fe、Zn和Cu的含量增加,Mn含量减少,Ca和重金属元素Hg、Ni、Pb、As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没有对黑麦草造成重金属毒害。  相似文献   
10.
Effects of sludge utilization on the mobility and phyt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plant systems have attracted broa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municipal sludge compost(MSC) on the solubility and plant uptake of Cd, Ni, Cu, Zn and Pb in a soil-potato system to explore the mobility, potato plant uptake and enrichment of these five heavy metals in sierozem soils amended with MSC through a potato cultivation trial in Lanzhou University of China in 2014. Ridg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t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amended soils. Furthermore, CaCl_2, CH_3 COONH_4, CH_3COOH,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DTPA) and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labil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the amended soi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SC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fertility but also increase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content of sierozem soil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and labile fraction proportions of heavy metal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SC percentage in sierozem soils. In amended soils, Cd has the highest solubility and mobility while Ni has the lowest solubility and mobility among the five heavy metals. The MSC in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root, stem, peel and tuber of the potato plant,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being much higher in the stem and root than in the peel and tuber. Among the five heavy metals, 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value of Cd i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of Ni is the lowest. The complexing agent(DTPA and EDTA) extractable fractions of heavy metals are the highest in terms of phytoavailability. Soil properties(including organic matter, p H and DOC)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phyt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soil-potato systems, although the MSC ma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it can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soils exposed to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