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野生柑橘上携带柑橘衰退病毒(CTV)分离株的CP/HinfⅠRFLP组群构成和分子特征。【方法】运用RT-PCR对采自中国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11个野生柑橘上CTV分离株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CPG)进行扩增,利用RFLP和SSCP对CPG进行分析,并将测定的CPG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野生柑橘上11个CTV分离株以单一组群感染为主;这些CTV分离株CPG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99.5%和95.0%~100%;与GenBank收录的9个全基因组CTV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98.8%和94.6%~100%。【结论】序列同源性比较说明CTV CPG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收集到的野生CT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分属5大类群,具有较复杂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曹征  李曼菲  孙伟  张丹  张祖新 《作物学报》2015,41(11):1632-1639
BEL1-like(BELL)家族蛋白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同源异型结构域的转录因子。拟南芥中BELL家族蛋白能与KNOTTED1-like蛋白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并结合到特异顺式作用元件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进程。本文采用隐马可夫(HMM)模型,在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到15个BELL家族基因(Zm BELL),分布于7条玉米染色体。通过与拟南芥BELL基因的序列比较将这些基因分为两大类。在玉米8种组织中Zm BELL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基于基因共表达分析及BELL-like蛋白特异结合的顺式元件分析,预测到86个可能受Zm BELL调控的下游靶标基因。这86个基因和12个Zm BELL表达模式相同,并且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与BEL1-like蛋白结合的顺式元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玉米BELL家族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Sequence variation of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of ribosomal DNA (ITS1, 5.8S rRNA and ITS2) from Chinese vegetable mustards (AB-genome) and its putative parents Brassica rapa (the A-genome) and Brassica nigra (the B-genom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the probable evolutional pattern of this amphidiploid species that uniquely formed in China. Totally, 16 accessions of Chinese vegetable mustard those covering nearly all the diverse vari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ogether with three accessions of B. rapa and one accession of B. nigra. The results disclosed two strongly supported clades, one containing four accessions of vegetable mustard which have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B-genome species “B.nigra” lineage and the other containing 12 accessions of B. juncea and three A-genome accessions. This classification was in disagreement with the evidence from chloroplast DNA, mitochondrial DNA, nuclear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which suggested that B. junce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nome type. For the incongruenc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B. juncea crops derived from Chinese have evolved through different recombined events of the diploid morphutypes and evolved unidirectional concerted 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phenotypic classification of B. juncea was not wholly supported by ITS results, and henc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subspecies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on 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4.
竹类植物DNA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的分类、系统演化、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在竹类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蝽次目内总科之间以及蝽总科、缘蝽总科和长蝽总科内的各科等科间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综述.有关蝽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大多数学者根据形态学特征的研究一般接受“扁蝽总科+(蝽总科+其余的毛点类)”观点.但是各个总科之间,特别是毛点类之间、总科内各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皮蝽科的地位还存在争议.迄今为止,从分子水平上对蝽次目系统发育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6个地方绵羊品种(240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的研究,结果共发现了179个等位基因。其中在藏羊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136个),兰州大尾羊最少(94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表明:在研究的6个绵羊品种中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A遗传距离和D s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和滩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预示这3个品种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而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其他5个甘肃地方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另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特异PCR引物设计,从普通小麦品种(豫麦34和烟农19)和粗山羊草(T9、T197、T48、T176和T17)中扩增、克隆了7个新的α-醇溶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Gli-YM34、Gli-YN19、Gli-T9、Gli-T197、Gli-T48、Gli-T176和Gli-T17,基因序列长度为846~891 bp,编码282~297个氨基酸残基,都具有α-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点。其中Gli-YM34和Gli-YN19基因推导的醇溶蛋白都含有一个额外的半胱氨酸残基,可能对面筋品质有正向作用。根据α-醇溶蛋白氨基酸序列所具有的4种T细胞抗原表位和多聚谷氨酰胺重复区的平均长度以及中国春缺体四体分析,将来自普通小麦品种的Gli-YM34和Gli-YN19基因定位在6D染色体上的Gli-D2位点,而且Gli-YM34和Gli-YN19与来自粗山羊草的α-醇溶蛋白基因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进一步证明粗山羊草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在克隆的4个典型α-醇溶蛋白基因中检测到21个SNP和1个9 bp的缺失。系统进化分析表明,α-醇溶蛋白基因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关系较近,在大约43.69百万年时分化,与ω-醇溶蛋白和HMW-GS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它们的分化时间大约为79.39百万年。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标记分析了珠母贝属常见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解氏珠母贝以及珍珠贝属常见企鹅珍珠贝的系统发育,同时分析了马氏珠母贝和大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种间及种群间的系统分支图。结果表明:(1)在珍珠贝5种9个种群中,大珠母贝的4个种群最早聚在一起分别成为2个姊妹群,这2个姊妹群聚合为1个单元群后,又与珠母贝聚在一起,然后才与马氏珠母贝姊妹群聚合成的单元群聚合,再与解氏珠母贝聚合,最后才与企鹅珍珠贝聚合;(2)珠母贝属4种珍珠贝进化程度由低到高的等级顺序为解氏珠母贝-马氏珠母贝-珠母贝-大珠母贝;解氏珠母贝是最晚形成的种类;(3)比较5种珍珠贝野生种群的Nei's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值为:马氏珠母贝(0.4111和0.5933)〉珠母贝(0.3971和0.5784)〉企鹅珠母贝(0.3831和0.5493)〉大珠母贝(0.3388和0.4999)〉解氏珠母贝(0.3016和0.4452);(4)无论是马氏珠母贝,还是大珠母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值均大于养殖种群。  相似文献   
9.
张波  顾泽茂 《水产学报》2022,46(5):741-749
为准确鉴定鳜肤孢虫病的病原,实验基于形态学比较,结合寄生特征分析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开展研究,并观察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纺锤形或哑铃形白色孢囊,长约1.9~6.8 mm,寄生于鳍条、皮肤、口腔、鳃盖内外表面和鳃丝;圆形内生孢子,直径约(9.8±1.8)(7.3~13.8)μm;孢子内环状细胞质和直径约(6.5±1.2)(3.9~8.3)μm的圆形折光体,鉴定其为肤孢虫。该物种测量值区别于其他肤孢虫,与寄生于鳜鳃的未定种(HB)测量值基本一致;与广东省和河南省的鳜源鳗鲡肤孢虫(GD和HN)以及HB寄生于相似部位。分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该物种与GD、HN、芬兰肤孢虫、鲑肤孢虫和寄生美洲鳗鲡的鳗鲡肤孢虫序列的一致性大于99%;与GD和HN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鲑肤孢虫次之,与芬兰肤孢虫和鳗鲡肤孢虫的亲缘关系较远。综上,该物种与已报道的寄生与鳜的肤孢虫为同种,并修订寄生鳜的鳗鲡肤孢虫的GD和HN分离株记录;将本研究肤孢虫和HB、GD和HN分离株一同命名为鳜肤孢虫(Dermocystidium sinipercae sp. n.),新种。鳜肤孢虫种内形态差异可能与采样时间和发育阶段有...  相似文献   
10.
GDP-甘露糖4,6-脱水酶(GDP-mannose 4,6-dehydratase,GMD)是生物体内参与多糖合成代谢的一个重要基因.本研究利用毛竹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信息,对GMD基因家族进行细致分析,共鉴定出39个家族成员.毛竹GMD各家族基因的理化性质有一定差异,但所含甘露糖4,6脱水酶结构域进化相对保守.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