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458篇
  335篇
综合类   893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插装阀在静止状态下,由于静摩擦的原因,导致阀芯与阀套出现卡滞现象;在运动状态下,由于压差和阀芯微偏移的原因造成阀芯与阀套发生磨损;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导流槽的插装阀阀芯。基于缝隙流动和液压卡紧分析,建立插装阀阀芯与阀套间隙的CFD优化仿真模型,通过N-S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卡紧力方程联立得到阀芯与阀套间卡紧力的推导公式。基于CFD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新型阀芯与原阀芯不同模型间隙的切线应力、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入口压力为12 MPa时,原阀芯的切线应力在12 000 Pa上下波动,大于新型阀芯切线应力4 200 Pa;在入口压力为8 MPa时,原阀芯的切线应力在7 200 Pa上下波动,大于新型阀芯切线应力3 000 Pa;且原阀芯切线应力的波动范围远大于新型阀芯。新型阀芯在阀套间的受力更加平稳,磨损更小。研究结果为插装阀优化以及减少能量损失和改善润滑条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材弦面纵向切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竹材弦面纵向切削的3种切削方式(单劈刀切削、单刨刀切削及并列式双刨刀切削)及单刨刀切削时的切削阻力,结果表明:对竹材采用劈或刨的切削方式,均可进行弦面纵向切削并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竹蔑。竹材的节间、节部、切削厚度、含水率及切削速度等因素对切削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节部切削阻力明显高于节间切削阻力;切削阻力随切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成线性关系;含水率增大时,节间切削阻力减小,而节部切削阻力变化不大;切削速度增大时,节间切削阻力基本上是下降的,而节部切削阻力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3.
在各类工程中砂垫层的作用不同,作者对软弱地基在结构设计中采用砂垫层这一措施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4.
直列4缸内燃机双轴平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列4缸平面布置曲轴内燃机存在不平衡的二阶往复惯性力,采用兰氏双轴平衡系统,可以平衡二阶往复惯性力,使内燃机的噪声和振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将土、基础及上部结构物视为一个整体,在计入土的弹性抗力后对多跨无铰拱和连续刚构的上下部结构进行联合计算,并给出了算例,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华北山区位于温带——暖温带,东经107°~123°,北纬35°~43°。包括山东丘陵区,太行山区,冀北辽西山地区,阴山山地区四部分。该区属于农牧业交错区,农业、牧业(农区牧业和草地牧业)、林业十分发达,并且在迅速发展。华北山区是我国小麦、玉米和杂粮的主要产区。草地类型多样,饲草料丰富,又是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相当发达的地区。经统计,华北山区总人口为5629万,总土地面积3545万ha,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588.91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44.82%,人均草地0.2823ha。各个区的草地类型不同,生产力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阿魏蘑、白灵菇及杏鲍菇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产物克隆测序测定了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白灵菇与杏鲍菇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为3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8.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in clinic diagnosis. METHODS: Topographic images and some parameters of large range field and microstructures of erythrocytes in the blood of normal subjects, lung cancer and myelodisplastic syndrome (MDS)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RESULTS: Many clear topographic images of many erythrocytes, single erythrocyte, and microstructure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surface were obtained. Many erythrocytes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found to change into echinocytes. One erythrocyte had 10-20 protuberances, most of which, with a mean width of 589. 0 nm and a length of 646. 7 nm, were on the edge of cells. The protuberances on the center of echinocytes are lodged and embedded. The erythrocytes of MDS patients were biconcave in shape. Many apertur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of tens to hundreds nanometer appeared on the surface of cell membrane. CONCLUSIONS: AFM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pathological inspection, including quantification of cells, obtainment and comparison of many parameters (such as diameter, thickness, volume, surface, surface area/volume ratio), observation of topograph of single cell, and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embran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cell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9.
苹果粗皮病与锰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胶东半岛部分发生苹果粗皮病(IBN)的果园的土壤和植株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发生苹果粗皮病的果园土壤有效锰含量较高,而且粗皮病严重果园高于粗皮病较轻果园。发生粗皮病的苹果树花器官中锰含量较高,粗皮病最严重的姜格庄果园苹果树花器官中锰平均含量比观水镇高出139.28mg/kg,比季家埠重病园和轻病园分别高122.34和182.19mg/kg。从4月到10月,苹果粗皮病逐渐加重,叶片中锰含量逐步增高。10月份姜格庄果园最高锰含量达1717.85mg/kg,平均锰含量达1119.69mg/kg,而粗皮病较轻的季家埠果园则仅306.03mg/kg,前者比后者高265.88%。对不同部位锰含量测定表明,锰含量在叶片中最高,其次是韧皮部,木质部最低。表明胶东半岛苹果粗皮病的发生是因为锰过量。可能是土壤锰含量高,pH值低,降雨多,施肥不合理等,造成土壤锰有效性增加.导致树体吸收过量而出现粗皮病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椪柑品质现状及主要产区的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 和2002 年对来自全国9 个省(市) 主要产区的67 份椪柑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椪柑大(180.60 g ±9.98 g) 、中(151.24 g ±7.48 g) 、小(122.51 g ±141.1 g) 类型果实分别为42.9 %,44.9 %和12.2 %; 分别有6.1 %和44.9 %的 柑果皮颜色呈现黄绿或偏黄色和黄色; 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12.5 %±1.1 %, 其中仅有四川荣县、福建平和和湖北松滋等部分地区 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11.5 %;高酸(0.95 % ±0.10 %) 、中酸(0.69 % ±0.07 %) 和低酸(0.49 % ±0.07 %) 类型的果实比例分别为2.4 %、34.7 %和42.9 %。通过比较各椪柑主产区的主要品质指标发现, 它们的果皮色泽(a/ b 比值)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闽中南地区的果实明显重于闽北、浙江(衢州、丽水) 和湘西鄂西地区的果实, 而与川西南地区的差异不明显; 闽中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的酸含量差异不明显, 但都明显低于另两个地区; 另外, 川西南地的区固酸比明显高于其他3 个地区, 而可食率明显低于其他3 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