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55篇
  518篇
综合类   49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燃煤集中供热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城市供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影像的露天煤矿区土地特征信息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研究利用Landsat TM数据,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例,在对地物光谱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剧烈扰动下不同地物特征提取模型,提取了安太堡露天矿区植被高覆盖区、植被低覆盖区、剥离堆垫区、采煤运煤区及边坡区等不同地物信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植被低覆盖区与植被高覆盖区信息,采用(TM4-TM5)>0提取植被高覆盖区信息并与NDVI进行了比较,采用TM4<40提取采煤运煤区信息,采用TM4/TM7在0.99~1.01范围来提取边坡区信息, 并统计计算了各类地物所占面积和分布情况。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剥离堆垫区、采煤运煤区和边坡区等反映矿区扰动特征的信息主要由第1主成分反映,植被低覆盖区和高覆盖区等反映矿区植被覆盖特征的信息主要由第2主成分反映,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97.16%,并利用扰动特征和植被特征对研究区地物进行了分类。该技术与方法为露天矿地物变化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均提供了准确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海湾泥、碱渣和粉煤灰是天津滨海地区大量存在的固体废弃物,通过前期室内配比筛选、盆栽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其混合基质可以用于园林绿化,并在防护林建设中获得成功.以滨海盐土、客土绿地为对照,对通过脱盐、培肥、种植毛白杨、刺槐、洋白蜡、金银木、紫花苜蓿等园林植物后基质的氨化细菌、好气性自身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土壤氮素生理类群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呼吸作用、氨化作用强度以及二者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的氮素生理类群数量高于或与客土绿地相当,明显高于滨海盐土.呼吸作用高于客土绿地和滨海盐土,氨化作用强度与客土绿地相当,说明混合基质的氮素转化、有机物质的矿化能力以及基质整体的代谢水平好于客土绿地.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与土壤盐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氨化作用强度与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盐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东露天煤矿区采矿对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区是一种剧烈的人工扰动区域,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和生态与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正确预测人工开采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技术、统计分析、类比和趋势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对东露天矿区2005~208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75年间,在没有采取生态重建的措施下,农用地减少3666.07 hm2,未利用地减少1402.13 hm2,居民点用地减少121.80 hm2,全部变为独立工矿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和类型由多样性向单一类型的裸露的独立工矿用地发展,水土流失量由54.50万t/a变为77.85万t/a。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煤和生物质催化裂解技术对热解产物的影响作用,分析了不同催化剂对热解气体和煤焦油的催化效果,对热解产物催化裂解技术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煤催化裂解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基地。由于自然条件原因,水资源极其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然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影响地表生态和环境,也将扰动地下水资源。采用情景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未来二十年煤炭开发利用造成的水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为西北煤炭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山区采石场边坡植被恢复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周口店黄院采石场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观测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梯度植被群落恢复过程和土壤养分异质性变化,以期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物种更替频繁,灌木和乔木物种出现后,群落整体层次性增强;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各时间梯度恢复植被与最终演替物种组成的相似性指数提高;从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向平衡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草本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出数值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受矿山废弃地困难立地的影响,乔木层物种数量和个体数目增长不明显;ANOVA方差分析和LSD最小显著差异统计方法研究显示,不同演替阶段导致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差异性显著(P<0.01),除有效磷外,其他养分含量均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在铅锌尾矿土壤或处理的尾矿土壤上都能生长,但在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其中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所受影响比其他几种草本植物更大,说明其重金属抗性低于其他几种植物.单位面积上4种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为Zn>Pb>Cu>Cd,但每种植物对Cd、Pb、Zn和Cu的吸收浓度和分布均不相同,一般为根系浓度大于茎叶.加入改良剂和有机肥(菜枯)使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的4种草本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植物体中的Cd、Pb和Zn元素浓度下降,但Cu元素浓度反而上升,结果单位面积上4种草本植物吸收各重金属元素的量均有所增加,可见利用改良措施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调查磷矿周围环境和畜禽组织砷含量,为掌握磷矿区周围畜禽产品安全提供依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环境中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白菜、土壤、大米、玉米、牧草,而辣椒和萝卜未检出砷;鸡内脏及肌肉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肌肉;鸭内脏及肌肉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肝脏、肺脏、肌肉、脾脏、心脏;猪内脏及肌肉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肠、肾脏、肝脏、脾脏,而心脏、肺脏和肌肉未检出。说明磷矿周围饲养的畜禽存在砷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0.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复垦24a土壤碳氮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大型露天煤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碳、氮组分特征,为深入理解露天煤矿高压实复垦土壤碳、氮固持过程及复垦土壤成土过程提供依据。以黄土区典型露天煤矿-平朔露天煤矿的复垦24a的刺槐-油松混交林(RP)、刺槐纯林(RM)、白杆-青杆-沙棘混交林(PPH)、沙棘纯林(HM)4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样地及未复垦样地(UR)、原地貌样地(UD)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碳、氮组分特征。结果表明:1)经过24a演替,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提高,但各样地间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显著。2)同UR样地相比,RP、RM和PPH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594.03%、158.66%、99.25%;RP和PPH样地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则分别提高174.68%、209.34%;RP和HM样地的水溶性碳分别提高110.13%、82.99%;RP、RM样地的易氧化碳含量则分别为UR样地的35.55倍和7倍。3) 与UR样地相比,RP、RM、PPH、HM样地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413.24%、250.00%、100%和82.35%;RP、PPH、HM样地的水溶性氮含量分别提高206.33%、153.02%、99.95%;PPH样地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368.07%。4)复垦土壤碳、氮组分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与全钾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土地复垦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尤以刺槐-油松混交林效果较好,但复垦24a后,矿区土壤可能存在钾限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