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32篇
  128篇
综合类   350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防治大豆灰斑病籽粒灰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及田间大豆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证明,籽粒感染灰斑病的关键时期是R3-R5期.R2期以前侵染不造成籽粒斑驳,据此提出一次防治大豆籽粒灰斑病的关键时期为R2-R4期.  相似文献   
2.
将45只处于妊娠后期(90~150d)的苏尼特母羊随机分成4组,以不同的营养水平(代谢能:0.20、0.33、0.44、0.86MJ/kgW0.75·d)分组饲养,分娩后进行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限制程度的母羊在补偿初期(分娩后0~6周)对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补偿初期,各组母羊对ADF、NDF的消化率随着营养限制程度的增强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银杏实生树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年龄银杏实生树为试材,研究芽尖和叶片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玉米素(ZT)、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7龄期和13龄期银杏实生树芽尖和叶片中上述4种内源激素含量无明显差别,同时与13龄期首次开花的雄株接近,但却和3龄期有显著差异。可见实生树在7龄期前后树高2.5~3.0m已处转变期;随后树体继续生长增高到12~13m,在13龄期前后首次出现雄花和雌花开始进入成年期。芽尖中上述4种内源激素水平不是转变期进入成年期的惟一控制因子。转变期长可能是实生树迟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概述,总结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现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肌肉参与机体的运动、协调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同时畜禽肌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肌肉发生过程中的不同调控机制可引起肌肉发育的阶段性差异,而整个肌肉发育主要以两个时期(胚胎期和出生后)的发育状态体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不具有蛋白编码能力且长度>200 nt的RNA分子。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发现lncRNA广泛参与到肌肉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多种作用机制调控肌肉的发育过程。作者介绍了肌肉的发育过程,综述了目前发现的与肌肉发育相关的lncRNAs及其作用机制,并阐述其在肌肉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肌肉发育相关lncRNAs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为明确吉林省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2013~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2个县(市/区),累计409个地点的玉米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为玉米穗期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制定合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吉林省玉米穗期有27种有害生物,隶属于3个纲,7个目,18个科。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叶螨和蚜虫的有虫田率均在80%以上,百株虫量和危害级别较高,是吉林省玉米的主要害虫。美洲黍潜叶蝇、古毒蛾、大青叶蝉、梨剑纹夜蛾、赤角盲蝽、白星花金龟等有虫田率在20%以下,且百株虫量<1头,尚未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此外,迁飞性害虫黏虫也是玉米穗期重要害虫,棉铃虫是潜在的玉米穗期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3份水稻材料的雌配子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试验材料中都存在着2种雌配子体的发育现象,即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和在异常的发育过程中,各种试验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对于正常的发育过程而言,所有的试验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在2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品系中,双胚苗品系ASDOR05-01比其亲本99-01(4)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特异性。成熟胚囊的结构状态与其育性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经过离子束注入后筛选到的双胚苗水稻材料,在生殖发育特性上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特异性,即表现出更弱的有性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磷营养胁迫对冬小麦冠层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磷素重要的营养作用,其胁迫的存在影响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借助地面遥感仪器获取冬小麦在磷营养胁迫下的多个生育期里的冠层光谱数据并对其影响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主因子与含有丰富信息的光谱变量,并结合极显著水平(0.01)的均值比较与检验过程考察了冬小麦冠层光谱,确定了对磷营养胁迫敏感的光谱波段:760nm,810nm和870nm与950n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冬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利用特征选定了运用冠层光谱敏感波段反射率探测和区分磷营养胁迫的关键生育期:拔节期。结果同时表明,对冬小麦磷营养胁迫而言,近红外区间(760nm~1100nm)光谱反射特征的区分能力要强于可见光区。本文同时指出了研究与发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营养胁迫监测的方法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膜下滴灌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光合生理差异。通过对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4个水稻品系(T-04、T-43、T-66、T-69)在分蘖、孕穗、抽穗、乳熟、蜡熟期倒一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模式下,4个参试材料在5个关键生育期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均低于淹灌,胞间CO_2浓度(Ci)总体上略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最大荧光(Fm)、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总体上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最小荧光(Fo)高于淹灌,荧光淬灭系数(q P、NPQ)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低于淹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高于淹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总体上低于淹灌,可溶性糖(SS)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整个生育期均无水层覆盖,可能受到水分胁迫,导致其整个生育期大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均低于淹灌。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得到水稻‘甬优15’在本地播种最适宜播期,以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根据2016—2020年龙游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甬优15’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2018—2019年水稻品质数据,通过对比试验,得到‘甬优15’的产量与品质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播期对‘甬优15’的全生育天数和灌浆期天数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播期越晚全生育天数减少,灌浆期延长;(2)22℃是灌浆期水稻正常发育阈值,低于22℃的灌浆期平均气温会明显增加水稻灌浆乳熟时间;(3)‘甬优15’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10%左右,较易糊化,蛋白质含量接近7%,口感与营养含量较为平衡;(4)当播期推迟至6月中旬之后,‘甬优15’产量有明显降低,品质也有所下降;(5)‘甬优15’播种期控制在5月下旬6月上旬,能明显改善龙游本地单季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