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霉菌生产黄色色素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天然植物型色素--万寿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寿菊属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序头状,现在生产上普遍栽培的品种,其花色金黄.多分枝,多头花.种植万寿菊主要是提取黄色素,用作食品、医药等工业上的添加调色剂.万寿菊因为是一种植物型天然色素,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山东1997年从国外引进并试种成功,黑龙江省望奎县2000年引进,经过两年的种植,证明了万寿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同时种植万寿菊经济效益高,较种植玉米和大豆作物每667 m2增收200元左右.黑龙江省种植万寿菊,要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必须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3.
万寿菊花田间规范化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寿菊,原产墨西哥,后引入我国,为菊科经济作物.其花朵可作为提取脂溶性黄色素的工业原料.该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属纯天然产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4.
橘皮黄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柑橘皮中的黄色素,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渍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95%乙醇为提取剂,50℃浸渍3次,每次5h,共需15h;以相同的提取溶剂和稀释倍数,采用索氏提取法,在95℃水浴温度下,只需回流2h,就能优于浸渍法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5.
于2018—2019年在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以百农红花1号为材料,设计氮、磷、钾三因素和无肥(N0、P0、K0)、低肥(N1、P1、K1)、中肥(N2、P2、K2)、高肥(N3、P3、K3)四水平试验,以T1(N0P0K0)为对照,T2 (N0P2K2)、T3(N1P2K2)、T4(N2P2K2)、T5(N3P2K2)、T6(N2P0K2)、T7(N2P1K2)、T8(N2P3K2)、T9(N2P2K0)、T10(N2P2K1)、T11(N2P2K3)为不同配施水平,共11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及配比对红花产量的影响,探讨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下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有效成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红花花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T5最高,与T1相比增加59.44%,随磷肥和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T4最大,与T1相比增加42.87%;红花种子产量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T4最高,与T1相比增加116.52%。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及配比对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含量影响有相同规律,从苗期到成熟期,叶和茎黄酮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中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黑龙江省绥棱浆果研究所选育的"楚伊×蒙优1"、"楚伊×蒙优2"、"楚伊×蒙优3"、"楚伊×蒙优4"、"HS-21×蒙优1"、"HS-22×阿列伊"、"绥1×蒙优7"和"HS-20×阿列伊"8个大果沙棘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果实中糖、酸和黄色素成分的遗传变异倾向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蒙古沙棘系列雄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呈低亲变异的趋向,以阿列伊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呈高亲变异倾向.阿列伊作为父本优于蒙古沙棘系列雄株."高糖"母本楚伊杂交组合的F1代株系果实中糖含量均呈现出衰退趋势.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高亲变异."HS-21×蒙优1"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变异广泛.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黄色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亦呈高亲变异倾向.在"楚伊×蒙优4"杂交组合后代中进行选择,获得超亲株系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面粉及其制成品的色泽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 98 份陕西省地方小麦品种(系)Psy-A1与 Psy-B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分布,进一步验证Psy-A1与Psy-B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利用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Psy-B1) 的功能标记 YP7A 和 YP7B 检测了 98 份陕西省1980年以来自育和引进的小麦品种(系)Psy-A1等位基因Psy-A1a (片段长度为 194 bp,高黄色素含量)、Psy-A1b(片段长度为231 bp,低黄色素含量)和Psy-B1等位基因Psy-B1a (片段长度为151 bp,中黄色素含量)、Psy-B1b (片段长度为156 bp,低黄色素含量)、Psy-B1c (片段长度为428 bp,高黄色素含量) 与 Psy-B1d (片段长度为884 bp,不确定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Psy-A1、Psy-B1等位基因在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主栽小麦品种(系)中Psy-A1a和Psy-A1b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9.8%和60.2%,以低黄色素含量的Psy-A1b基因型为主;Psy-B1a、Psy-B1b、Psy-B1c与Psy-B1d 四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4.5%,67.4%,7.1%和1.0%.对属于黄淮冬麦区之陕西汾渭河谷副区的小麦品种(系)Psy-A1a、Psy-A1b、Psy-B1a、Psy-B1b、Psy-B1c和Psy-B1d 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7%、54.3%,17.4%,71.7%,10.9%和0%;对属于西南冬麦区之陕南鄂西丘陵副区的小麦品种(系)Psy-A1a、Psy-A1b、Psy-B1a、Psy-B1b、Psy-B1c和Psy-B1d 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则分别为32.7%,67.3%,30.8%,63.5%,3.9%和1.9%,说明不同副麦区的小麦品种(系)基因型差异明显,同时可以直接利用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和Psy-B1 )的功能标记YP7A和YP7B来提高小麦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用大孔树脂纯化栀子黄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降低栀子黄色素中栀子苷的含量,提高栀子黄色素稳定性,该文就10种大孔树脂纯化栀子黄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5大孔树脂选择性吸附藏花素的能力较强,吸附率和解吸率均达85%以上,经其纯化后的栀子黄色素OD值比率(即栀子苷在最大吸收波长238 nm处的吸光值与藏花素在最大吸收波长440 nm处的吸光值的比值)可降至0.4以下,实现了对藏花素与栀子苷的有效分离,适于栀子黄色素的纯化。  相似文献   
9.
栀子黄色素醇提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设计法对栀子黄色素的醇提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四个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70℃,提了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10.
选用6个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差异较大的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杂交组合,测定2015年和2016年2年亲本及其后代F1和F2红花中的HSYA含量。运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在HSYA含量的遗传体系中,母体遗传效应影响最大,胚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影响最小。3套遗传体系均表现出基因主效应大于环境互作效应。机误方差较大,说明HSYA含量还受环境机误或抽样误差的影响。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豫红花1号(P1)做亲本表现稳定,有利于增加杂交后代HSYA含量,达到提高品质、改良品种的效果。胚显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同时存在种子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而且其主效应基因不受环境影响。综合考虑遗传主效应、胚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亲本组合(P1×P5)有利于提高后代杂交品种的HSYA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后代材料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