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库尔勒地区银白杨的扦插繁殖管理技术,包括扦插地的选择、种条的采集、种条的贮藏、扦插技术及扦插后的夏季、冬季管理;提出银白杨扦插繁殖存在的缺点及出圃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正>杨树是我国的主栽品种,分布非常广泛,全国用于栽培的就有100多个品种。从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的甜杨、大青杨,一直到南方的滇杨,西部有人们熟悉的耐干旱耐盐碱的胡杨,此外还有山杨、毛白杨、银白杨、银灰杨及各种速生杨品种等。然而今天,在杨树家族中又多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中华红叶杨-中红杨。在人们的意识当中都会认为杨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怎么会有红叶子呢?中红杨是由河南省商丘市中红杨绿化苗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方法进行银白杨与84K杨、毛白杨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银白杨与84K杨杂交的可配性高于银白杨与毛白杨杂交组合.银白杨与毛白杨杂交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稍高于银白杨与84K杨的杂交苗.银白杨×84K杨杂交苗的抗病、虫能力都高于银白杨×毛白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白杨×84K杨杂交苗的选择优势较高,选择出优良无性系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4.
高温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磊  王君  索玉静  康向阳 《核农学报》2010,24(6):1158-1165
银白杨为试验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高温处理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对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在不同减数分裂时期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水培条件下,银白杨完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大约需3~4d,不同时期和花药颜色变化有相关性;高温诱导银白杨2n花粉的最佳时期是中期Ⅰ,处理条件为36℃持续4h,最高2n花粉百分率39.6%,平均2n花粉百分率32.75%。高温处理后导致银白杨散粉延迟,相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花芽散粉晚大约2~3d, 且花粉量很少。  相似文献   
5.
银白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浓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银白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在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和10 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00~600 mg/L和200~400 mg/L;在抗性芽生根培养时,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20~25 mg/L和15~20 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浓度为200~800 mg/L和200~600 mg/L.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因农杆菌菌株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抑制效果好,头孢霉素对农杆菌C58抑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银白杨Populus alba)×[白榆(Ulmus pumila)+新疆杨(P.alba var.pyramidalis)失活花粉]的亲本和子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银白杨,2n=38=1M+30m(1SAT)+4sm+1st+2t;银榆杨(P.× alba L.‘yinyu’)1号,2n=38=1M+30m(1SAT)+4sm+1st+2t; 银榆杨2号,2n=38=1M+30m(2SAT)+4sm+1st+2t。白榆的染色体2n=28。银白杨和银榆杨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核型差异很小。随体的数量可能与银榆杨和银白杨表型不同有关。推测,银白杨×白榆的杂种胚在发育时先形成了以银白杨染色体为主的单倍体,后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二倍体银榆杨。  相似文献   
7.
杨细蛾也叫白泡潜叶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寄主为银白杨、北屯杂交杨、苦杨、新疆杨、白柳等。以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被害处形成椭圆形斑痕,严重者斑痕布满叶片。叶片提早干枯脱落。分布于北疆,其中阿勒泰、青河、伊宁等县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8.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25日,在克拉玛依地区农业开发区对银白杨(Populus alba L.×P.talassica)人工林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对气象、土壤水分等指标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晴天银白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阴天呈多峰型,在测量时期液流速率日平均值为0.6059 L/h;银白杨树干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绝对值顺序为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银白杨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4,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随树干胸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银白杨下胚轴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银白杨(Populus alba)下胚轴高频再生体系,为银白杨遗传转化和推广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银白杨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不定芽,探讨苗龄、接种方式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银和蔗糖质量浓度等对银白杨下胚轴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宜银白杨下胚轴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AgNO33.5 mg/L+蔗糖35 g/L+琼脂6.0 g/L+IBA 0.3 mg/L+TDZ 1.5 mg/L,用该培养基培养银白杨下胚轴外植体,其分化率为98.63%,平均每个外植体形成的不定芽为23.81个。银白杨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未经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皮或近表皮等表层细胞。3~7 d苗龄银白杨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诱导率均达到95%以上,7 d后随着苗龄的增加,不定芽分化、诱导能力快速下降,苗龄为11 d时不定芽分化率只有52.28%。不同切段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能力由强到弱表现为:上部切段(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中部切段>下部切段。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结论】优化了银白杨的组织培养体系,初步找到了影响银白杨下胚轴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组织培养中青霉素对细菌污染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银白杨组织培养细菌污染严重的问题,进行了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14℃的温度条件控制细菌污染有一定效果。其污染率为51%;采用400或600万单位/L的青霉素无菌水溶液处理细菌污染苗,分别浸泡60min或40min,可有效控制银白杨组织培养细菌污染,其污染率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