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发展现代渔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并正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旗帜的统领下由大众的普遍关注变为政府实际政策的支撑与扶持.如何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变成行之有效的建设方向是当前各阶层普遍思考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渔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如何?梅江区渔业发展方向是什么?笔者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一些想法,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韩江流域典型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梅江区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林<人工桉树林<次生灌丛<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阔叶林林地能很好地促进有机质、N、P和K含量的增加,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但在人工桉树林、次生灌丛和马尾松林地等3种林分中,土壤养分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土壤表层养分下降趋势尤为明显。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维护韩江流域典型区林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梅江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主要包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打造畜牧特色品牌;着力抓好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坚持产业化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发展等。为梅江区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性度量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以2003年梅江区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梅江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梅江区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583hm^2/cap,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2267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7315hm^2/cap。梅江区生态足迹及其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水域、耕地和草地类产品的消费,林地类产品和建设用地类产品出现了一定的盈余。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梅江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以梅江区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天然常绿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具有更显著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能力.天然常绿阔叶林总贮水量高达每公顷2 749.8 t,分别比人工桉树林、灌木林、马尾松林增加6.1%、8.9%和12.7%.依据林地总贮水量的大小,4种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桉树林>灌木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整体规划的要求和部署,广东省在2005、2006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又新增了5个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分别为:梅州市梅江区、高州市、阳东县、乳源县和汕头市澄海区(如表).  相似文献   
7.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