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苯胺噻唑神经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的镇静、镇痛、肌松、安定和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观察了该药对大鼠自发性脑电变化的影响;对该药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1)二甲苯胺噻唑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松肌作用,较大剂量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但安全性差;(2)对戍四氮、士的宁和苦味毒所致惊厥反应无对抗作用;(3)对神经于神经冲动的传导具有阻断效应,(4)可诱导大鼠脑电出现高幅慢波,惊醒反应消失,妥拉苏林和育亨宾对此有拮抗作用;(5)妥拉苏林和育亨宾对二甲苯胺噻唑制动大有催醒作用,且可缓解该药的中毒反应。结果提示,中枢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参与了二甲苯胺噻唑中枢抑制作用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中,植物体同时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在这种复合侵染中不同病毒间会引起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方式,如协同效应、拮抗效应或共存效应.其中拮抗效应中最为著名的是交叉保护现象,也被称为次级排斥现象,其引发的效应表现为病毒复合侵染植物时先侵染病毒会抑制同属或近源的其他病毒的侵染.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同属的不同种病毒间或同种病毒的不同突变株系之间.对于这一现象机制的可能解释有蛋白质介导的阻力、植物体本体防御介导的阻力以及植物体中RNA沉默途径介导的作用机制等,此外有研究表明病毒编码的沉默抑制子(VSRs)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可能在病毒复合侵染植物的组织的侵染模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机制都不能完整的解释这种现象,交叉保护作用的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本研究主要概述了已知的关于植物病毒拮抗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此外还阐述了当前这一现象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抗坏血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核畸变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豆种子在^60Co-r射线照射前后,分别用抗坏血酸溶液浸泡处理,统计根尖细胞染色体变率和间期细胞微核率。结果: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种子在照射前用抗坏血酸处理有效降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以较低浓度抗坏血酸溶液处理照射后的种子亦可产生类似,抗坏血酸对种子辐射损伤的拮抗效应与抗坏血酸溶液浓度,处理时间及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钠钾离子在菠菜生长中交互与拮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的钠,钾施用量对菠菜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钠钾离子对菠菜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和拮抗作用,钠可部分满足菠菜对钾的要求,但钠和钾的不足和过量也不利地菠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6.
由于镉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土壤、植物中有蓄积作用,镉污染已给动物造成巨大危害,并最终导致对人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有文献报道,由镉造成细胞凋亡。近几年该研究成为各国学者对镉分子毒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有关禽类镉中毒及对肾细胞凋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本试验的研究以期为防治畜禽镉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镉致鸡脾脏细胞凋亡及硒拮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镉(Cadmium,Cd),是一种广泛持久存在,可通过食物链进行转移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环境污染物,急性和亚慢性接触镉会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多系统损害。镉的毒性与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1ipid peroxidation,LPO)紧密相关,镉是很强的脂质过氧化诱导剂,镉离子(Cd^2 )可诱发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而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平衡取决于复杂的酶和非酶性抗氧化防御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对镉免疫毒性有了认识,但关于镉对禽类的免疫毒性机制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鸡作为实验动物,复制亚慢性镉中毒模型,初步探索镉对禽类免疫毒性机制,并对硒拮抗镉的效应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9.
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缺锰潮土(DTPA-Mn=3.54mg·kg~(-1),DTPA-Zn=0.55mg·kg~(-1))上生长的冬小麦体内锌的积累和浓度分布模式及施用锰、锌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是冬小麦积累锌速率最大的时期,冬前期和返青期的速率最小。锌的浓度分布模式随生育期和施锌肥而改变。施锌肥促进植株前期对锌的吸收与锌向地上部的转移和再分配.施锰肥对植株锌吸收有拮抗作用,但不改变锌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秧苗富锌是发挥水稻锌-镉拮抗效应的一种新模式,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秧苗富锌降镉效应的响应差异及潜在机制,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武运粳21号、浙粳优1578、黄华占、徽两优丝苗等4个品种开展水培富锌和盆栽验证试验,研究不同品种锌富集的动态特征及移栽后水稻组织对镉的吸收转运差异,通过分析根系相关镉转运基因的表达状况探究秧苗富锌降镉效应的种间差异机制。【结果】 锌培养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品种幼苗锌富集能力差异明显,浙粳优1 578幼苗锌积累量(230 μg/株)最高,武运粳21号次之(124 μg/株),黄华占和徽两优丝苗相对较低(85.1—95.0 μg/株)。浙粳优1578幼苗根系镉转运基因对富锌较为敏感,OsZIP7表达下调48.7%,OsZIP1表达上调81.3%;武运粳21号幼苗根系OsIRT1OsZIP7表达分别下调35.9%和35.0%,OsZIP1表达上调31.1%;而黄华占和徽两优丝苗幼苗根系镉转运基因对富锌较不敏感。秧苗富锌使分蘖期武运粳21号根系和茎叶镉浓度分别下降26.7%和36.7%;浙粳优1578根系和茎叶镉浓度分别下降32.0%和40.0%,根系-茎叶镉转运系数显著下降12.0%。秧苗富锌使武运粳21号、浙粳优1578和黄华占糙米镉含量分别下降37.5%、36.7%和25.3%,而对徽两优丝苗糙米镉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秧苗富锌对水稻降镉效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糙米Cd浓度与茎叶C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茎叶Cd浓度与根系和茎叶Z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水稻内部Zn、Cd拮抗作用明显。根系和茎叶Zn浓度均与OsZIP7OsIRT1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与OsZIP1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秧苗富锌主要通过调控根系OsZIP1OsZIP7OsIRT1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糙米镉含量。【结论】 不同品种幼苗根系镉转运基因对富锌的响应差异明显,浙粳优1578和武运粳21号较为敏感,故而糙米镉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