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7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林业   13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29篇
  2246篇
综合类   51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3.
三峡库区柑桔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库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桔林,从建园开始连续9年定位观测柑桔林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梯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47~0.153之间,径流含沙量在425~217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9.37~116.67g/m2之间。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79~0.378之间,径流含沙量在500~5 050 g/m3之间,侵蚀模数在48.29~1 962.04g/m2之间。在建园初期4年内,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急剧下降,径流系数由0.378下降到0.103,径流含沙量由5050 g/m3下降到350g/m3,侵蚀模数由1 962.04g/m2下降到131.42 g/m2。4年后,覆盖度的增加有效的抵消了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柑桔林覆盖度达到0.82,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分别为0.103~0.253,350~3404 g/m3、14.71~148.4g/m2,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4.
猪肺炎霉形体膜制备方法对膜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猪肺炎霉形体为材料,分别采用反复冻融、低渗裂解、超声破碎等方法进行破膜试验。从膜蛋白收获率、标志酶活性、膜毒性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探讨获取膜制剂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低渗冻融超声相结合的膜制备方法使膜蛋白的收获率达30%左右;ATPase活力及膜毒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6.
万全县北中部的白垩纪侵蚀劣地土层薄、植被少,年土壤侵蚀模数5000~8000t/km2,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侵蚀特点的治理方法。介绍了具体的治理技术与方法,提出了抓好治后管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遂宁组紫色土产流、产沙侵蚀的观测,运用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WEPP模型进行单次降雨侵蚀预测,与实测值比较,并对比通过气候生成器CLIGEN和断点生成器BPCDG的产生的气候参数对预测值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结果,认为WEPP模型对遂宁组紫色土侵蚀过程预测合理,而且利用断点生成器BPCDG的预测结果要优于气候生成器CLIGEN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在北京郊区的试验,认为土壤水冻融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有聚墒现象,平均聚墒8.6mm,所聚的墒在融化过程中又逐渐消失。气温回升至-2℃左右是冻层下部由冻到融的转折温度。冬灌水保存到来年春季的数量有限,本试验中1m 土层内平均不足2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