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库布齐沙漠北缘与黄河河岸之间的生态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天野外观测沙丘不同部位的露水凝结量来确定小尺度(典型沙丘的坡位)上露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日平均露水凝结量.结果表明,在库布齐沙漠边缘地区有凝结水存在,它的形成对维系荒漠化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该区的日平均露水凝结量为0.172~0.324 mm,其中丘间地露水凝结量为0.248~0.377 mm,阳坡为0.160~0.362 mm,阴坡为0.170~0.305mm,沙丘顶部为0.051~0.272 mm,而0.03 mm的露水量是微生物对于水利用的最低限度,可见露水是该区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沙丘不同部位的露水凝结量不同:露水凝结量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丘间地、阳坡、阴坡、沙丘顶部.同时,阳坡上、下部位之间露水凝结量的差异要比阴坡上、下部位的差异更加明显.这将为在库布齐沙漠开展露水研究是否可行提供依据,也为今后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对毛乌素沙地丘间地和迎风坡中国沙棘人工林进行研究。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丘间地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速效N及全P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迎风坡;丘间地的树高、地径、冠幅以及地上生物量、林分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迎风坡。相关分析表明,树高、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速效N、全P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树高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有机质、速效N、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与速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N与全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在生长量及地上生物量积累中起重要作用,是决定林地质量和生产力的主导因子。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对树高、地上生物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起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丘间地是科尔沁沙地中生产力较高的立地类型之一 ,在流动沙地中镶嵌分布 ,其面积约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 1 0 %~ 30 % ,地下水位较高 ,一般在 1~ 5 m之间 ,且土壤肥力较好。通过开发建设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姣 《绿色科技》2013,(10):84-88
指出了沙地景观营造因兼有沙地生态恢复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关注,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恢复性、使用功能性和景观地方性三个方面出发,在GIS分析的基础以及沙地植物的大体演替规律上,进行了沙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分析了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结构。并从国家湿地公园的角度,进一步规划了场地的空间分区和游线组织,布置了结合地方性和功能性的景点,以期使沙地植物景观不仅满足功能性的游览需求,也满足了防风保育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给生产实践提供具有更高产酶量的优良菌株,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地衣芽孢杆菌HDYM-04为原始出发株,经自然筛选、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U2-12。结果表明:依据致死率所选用的最佳诱变剂量为照射距离50 cm,照射时间为10 s,此时,菌株的总突变率为76.11%,正突变率为54.60%,负突变率为20.92%,地衣芽孢杆菌U2-12的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是原始未紫外线诱变的出发株的242.19%,其遗传性状稳定。本研究可以为后续试验及生产实践提供优势产酶菌株,并为研究紫外线对β-甘露聚糖酶产酶基因的影响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流动沙丘区、固定沙丘区和退耕区的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地土壤紧实度和植物群落的调查测定,分析了土壤紧实度和植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区土壤紧实度与植物种数、植物个体数、丰富度指数、草本植物种数和草本植物个体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紧实度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种数和灌木个体数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浑善达克沙地环境演变及沙漠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范围内的浑善达克沙地,属半干旱草原区,分布广,类型复杂,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但因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环境演变剧烈,严重制约本地区主体经济的发展。在对浑善达克沙地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作者对其近期环境演变状况、沙地分布特点、制约因素、治理成效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沙漠化防治及沙地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自然状态下丘间地植被的发生及不同发育时间群落种类组成动态特征。同时采用Shannon-wienne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等几个参数,对于放牧对丘间植被的影响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翁牛特旗的丘间地是科尔沁沙地中生产力较高的立地类型之一,在流动沙地中镶嵌分布,其面积约占10%~30%,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1~5m,且土壤肥力较好,通过开发建设,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 试验地区自然概况 试验地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西部,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田皋乡(北纬40°45′~43°51′,东经119°38′~119°45′),海拔470mm,年均降水340mm,多集中在6~8月,蒸发量2 300mm,年平均气温6.8℃,≥10℃年积温3 100℃,无霜期140d,地貌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形成流动和半流动  相似文献   
1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干旱荒漠地区土壤水分特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模型的适宜性,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压力膜仪测定了丘间地剖面各土层(0—150cm)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合土壤容重、颗粒分布及饱和含水率等性质,分析了丘间地不同土层水分特征和孔隙大小的分布状况,明确了Gardner模型和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丘间地剖面砂质土壤释水量伴随吸力呈规律性变化,低吸力段(0~100kPa)各土层水分特征曲线走势陡直,释水性强;中高吸力段(100~1 500kPa)曲线趋于平缓,持水性强。水分曲线特征与其物理性质一致,各土层物理性质差异较小,曲线的差异也较小。(2)丘间地剖面各土层大孔隙由上到下不断增加且20—40cm土层的小孔隙最多,有助于春季积雪融化迅速入渗到土壤里贮存,对植物吸收利用水分有重大意义。(3)两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丘间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G模型,但G模型形式简单、参数少且易于求解,更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