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5篇
  80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滑桩优化设计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剩余推力法,提出了新的抗滑桩优化方法。以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县城南的滑坡体为例,说明了主要治理方法。采用剩余推力法和新的抗滑桩优化方对该滑坡体天然状态工况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显示,在设计安全系数为1.15的情况下,该滑坡处于临滑状态,因此,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最后推荐了抗滑桩设计方案,已在凉山州某县城滑坡工程中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2.
前桥摆转转向式四驱底盘可直接转入下一畦作业,提高了小地块工作行程率,在地头宽度小于等于1个作业宽度时,更有利于机耕过程中的转向操作。为此,通过ADAMS软件仿真,以最小地头宽度为目标对底盘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底盘在作业过程中从一畦进入地头直接转入相邻的下一畦时,后内侧轮基本上不吃入上一畦,最小地头宽度与长宽比成反比。在底盘转向时行走轮不干涉后悬挂农具的前提下,底盘最小的理论长宽比应为0.5:1。但由于底盘长宽比受行走轮直径、轮宽及重心的影响,底盘的合理长宽比值范围需趋近于理论长宽比。当机具作业宽幅大于等于机具轮宽时,可直接做倒U形转向;否则采用"4"和歪梨形组合掉头转向,实现地头宽度等于1个作业幅宽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In this paper,a new algorithm for solving large-scale finite element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utilizes the architecture of parallel processing. Firstly, the structure is partitioned into sub-regions. Then multi-fronts are used to assemble and eliminate concurrently in every sub-region. Thus the condensed interface stiffness matrices and load vectors are obtained. By serially assembling and solving global equation to get interface displacements and backing to every sub-region, the inter-nodal displacements and element stresses can be solved.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 show that it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speed of computation,but also save the memory space of computer effectively. This algorith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olving large-scale structural finite ele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4.
液压悬置具有低频大阻尼、高刚度等特点,可以有效隔离和衰减发动机的怠速振动,降低车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为此,应用流体一结构耦合理论的方法建立了某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运用Adams软件对其动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已知实验数据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该模型建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对橡胶悬架装置动特性的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悬架装置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动态特性与高速车辆动力总成低频与高频要求不同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改进橡胶悬架装置的结构提高其动特性。建立了改进结构的橡胶悬架装置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橡胶悬架装置的动特性有了显著提高,对我国橡胶悬架装置的结构改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砂沟集雨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HYDRUS-2D/3D软件,建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利用室内试验验证模拟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变化过程。 [结果]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且一致性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带状砂沟模式下不同时刻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数值;均质土壤填充带状砂沟存在明显的增渗效应。原土质地、砂沟距、砂沟宽和砂沟深均对增渗率有较大影响,增渗率随原土饱和导水率和砂沟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砂沟宽和砂沟深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湿润锋轮廓呈下低上高的U形,随时间的延长,U形侧边湿润锋逐渐靠近砂沟交汇面,顶部平台逐渐消失;原土质地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大,湿润体随原土饱和导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砂沟深对湿润锋的形态和分布影响较大,随砂沟深度的增大,U字体型垂向拉伸,左侧湿润深度显著增大,右侧湿润深度变化微弱;砂土质地、砂沟距和砂沟宽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小。[结论] 带状砂沟土体构型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武塬区降雨入渗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理解深厚黄土层的降雨入渗机制,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应用TDR监测天然降雨下大型土柱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土柱底部出流量测定数据,分析天然降雨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60 cm深度以上,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至240 cm土层降雨峰值信息几近消失;湿润锋运移速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湿润锋运移深度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正相关;降雨对300 cm土壤水的补给行为普遍存在,入渗补给以活塞流方式为主;降雨入渗补给土壤水的滞后作用表现出对100~200 cm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15~18 d,对300 cm深度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30~45 d。研究结果对明确黄土塬区水循环机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优先流的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及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大于其斥水性的峰值含水率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及斥水性的双重影响,导致与湿润锋的运移趋势并不一致,黑垆土对照CK组及优先流O-C-30组(除7.04%含水率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及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流的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对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模式下砂壤土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是造成盐分表聚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表层进行覆盖可改变地表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过程。为了揭示不同覆盖模式的蓄水控盐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和水盐迁移特征。试验设置无覆盖(CK)、覆砂(S)、覆砂+覆膜(SM)、覆秸秆+覆膜(JM)和覆秸秆+覆砂(JS)5种模式。结果表明: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会降低土壤湿润锋推进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具有一定的阻渗作用;湿润锋推进距离与时间符合幂函数F=a·t~b,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符合Kostiakov入渗公式,湿润锋推进距离与累积入渗量符合线性关系I=K·Z_f+c。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保水效果为SMJSSJMC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的趋势逐渐减缓。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也可减弱土壤盐分表聚,缩小盐分在土壤中迁移的范围;覆盖处理的土壤盐分主要在0—20cm范围内迁移,CK在0—35cm范围内。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抑制水分蒸发和减弱盐分表聚效果,认为砂石覆盖模式是较适合西北旱区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军亮  张富仓 《土壤学报》2010,47(3):415-42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土壤在不同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并基于Brooks-Corey模型,结合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方程,推导分析了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以及入渗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利用入渗试验资料检验了这些变量关系。同时,验证了Philip入渗公式在负水头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理论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