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碱化土壤紫花苜蓿不同种植方法与生长关系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默川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碱化土壤和碱土 ,使得该地区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方法 ,不同播期下苜蓿在碱土上的生长状况 ,从而得出了以下结果 :在试验区通过对苜蓿不同种植方式 ,可得出苜蓿以开沟播种覆土盖地膜最佳 ,开沟播种不覆土镇压次之 ,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产量最低。通过苜蓿不同播期的试验 ,当年以 6月 1 7日播种的产草量最高 ,可得出苜蓿在当年 5月 1 9日次之 ,7月 1日最低。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休眠级别的四个紫花苜蓿品种赛迪10、赛迪7、赛迪5和游客进行区域试验研究,以游客作为对照品种,通过观察物候期、生物产量、适应性及形态学特征等指标,综合评述了三个新品种在福建省福州和三明清流县示范点的表现,赛迪10丰产性最好,增产潜力大,平均亩产鲜草量高达5920.07kg,比对照增产18.65%,分枝数达45.6个,刈割前的茎叶比为0.75;赛迪7平均亩产鲜草量为5405.81kg,增产8.35%,分枝为43.8个,刈割前的茎叶比为0.83。筛选出赛迪10和赛迪7两个新品种适宜在福建省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该试验地点设在甘肃临泽小泉子试验站。试验选用牧草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进行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及苜蓿的耐盐性研究,实验地分别对荒滩、3年生(97苜蓿)和6年生苜蓿(94苜蓿)地进行取样比较,取样土层分0~30 cm,30~60 cm,分析土壤的可溶性盐分含量、SO42-、Cl-、Mg2+、K++Na+、HCO3-和Ca2+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苜蓿种植地的可溶性盐分含量及各种盐分离子含量与荒滩地相比均有所降低,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升高趋势。6年生苜蓿(94苜蓿)较3年生苜蓿(97苜蓿)地的可溶性盐分含量及各种盐分离子含量也少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刈割期和晒制方法对苜蓿青干草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对不同刈割期和晒制方法处理的苜蓿青干草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始花期收割的粗蛋白极显著的 (P <0 .0 1)高于盛花期并可获得较高产量。搭架晒干的粗蛋白显著 (P <0 .0 5 )高于小捆晒制和薄层摊晒 ,粗蛋白分别提高了 0 .82 %和 1.91% ;粗纤维显著降低 (P <0 .0 5 ) ,降低率分别为 0 .91%和 1.6 1%。因此 ,在始花期选择晴朗天气收割 ,采用搭架晒干可获得优质、高产的苜蓿干草  相似文献   
5.
两种抗生素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菌效果及其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生长、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适宜浓度为200~300 mg/L;在浓度200~400 mg/L的羧苄青霉素可促进芽分化;头孢霉素对甘农3号下胚轴离体培养的毒性大,浓度为600 mg/L时完全抑制芽分化。因此,羧苄青霉素为适宜抑菌剂,愈伤诱导阶段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体胚形成及芽诱导分化阶段的适宜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6.
在砾石荒漠新开发土地上,经过不同耕深、秋播时间、播种及不方法试验,总结出,砾石荒漠新开垦地灌水后深耕、秋播时间以初霜前1个月以上为宜,大田禾谷类作物苗期套种(撒播芷蓿时覆土保苗以及苜蓿单播时连贯次灌水保苗等适宜的苜蓿建植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陇县唐家庄乡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的实际,建立了以种植紫花苜蓿为突破口,以奶山羊等草食家畜生产为转化器,以乳品加工为龙头的林草-家畜-粮食生产相协调、牧工商一体化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生产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在浅埋式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对叶面积指数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水分处理,依次为300 m3/hm2(T1)、375 m3/hm2(T2)、450m3/hm2(T3)、525 m3/hm2(T4)、600 m3/hm2(T5),采用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了不同灌水定额的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分析相互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法拟合生长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生长规律呈现先快后慢,倒"L"型趋势,2茬末期均出现衰败现象,第2茬受天气转冷因素表现更加明显。灌水定额525 m3/hm2以上叶面积指数没有明显提高,对应T4处理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产量、灌水定额三者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建立三者之间相互单因素回归分析方程,拟合度较高。WUE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呈现单侧下降趋势。【结论】运用浅埋式滴灌技术开展紫花苜蓿灌溉试验,适宜的灌水量可以改善紫花苜蓿生长状态,提高作物产量,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