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33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Understanding us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forest park is crucial for providing visitors with quality recreation experiences and for park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Utilizing us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data, this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trail use level and trail spatial attributes, through examining two large urban forest parks (Gongqing forest park and Paotaiwan forest park) in Shanghai, China. Us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measured utilizing GPS trackers with the interval of 10 seconds. This study conceptualizes trail spatial attributes as trail metric attributes and trail configurational attributes. Trail metric attributes include trail mean distance to gates, length, width and level of enclosure, which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park map and on-site observation. We computed trail configurational attributes utilizing space syntax theory, which comprise measures of global integration, control, and connectivity. Trail connection with features/facilities, visual connection with water and shading are included as covariate variables. In total, we obtained 134 valid samples in Gongqing forest park and 210 valid samples in Paotaiwan forest park for analysi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when involving covariate variables, consistently in both parks, a greater trail usag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rail shorter mean distance to park gate, trail width wider than 3 meters, higher global integration and higher control values. Collectively, these four trail spatial attributes explained 31.7 % (p < 0.001) and 27.3 % (p < 0.001) of the variances in trail use level in Gongqing forest park and Paotaiwan forest park. These findings provide direct implications to park designers and managers for providing visitors with different desirable social condition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users’ experiences and satisfactions.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水平对南四湖区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南四湖区农田合理的氮磷肥投入量,减轻氮磷流失风险,对不同氮磷水平下稻田的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氮磷肥使耕层土壤氮磷含量明显下降,稻谷产量显著降低;减施30%氮磷肥显著提高了氮磷肥利用率,降低了稻谷产量。过量施用氮磷肥处理对稻谷产量无显著效果,且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了氮磷肥利用率,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积累,对水稻磷素积累无显著效果。稻谷氮磷累积量明显高于稻草,稻谷和稻草含氮量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氮磷肥利用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减施15%氮磷肥对土壤氮磷含量和稻谷产量均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氮磷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经济成本,减轻了氮磷素流失风险,是南四湖区稻田较好的氮磷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耕作对旱区坡耕地土壤碳素转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开始保护性耕作,2004年采样测定),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进行了不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态碳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的耕层有机碳增加较明显,以深松覆盖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2%,其次是免耕,较传统高11.58%,而少耕却较传统降低了1.38%,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0~60cm有机碳平均值,深松和免耕较传统分别增加了14.08%、5.41%,少耕较传统减少1.12%。土壤微生物碳对耕作敏感,其含量免耕>深松>传统>少耕,分别为206.87mgkg-1、138.43mgkg-1、115.42mgkg-1和112.57mgkg-1,较传统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态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少耕、免耕、深松和传统的SMBC/SOC的值分别为1.91%、3.11%、2.04%和1.93%,免耕和深松对培肥地力、改善环境有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免耕覆盖与深松覆盖可提高产量,增产分别达10.22%与9.26%;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和提高全肥一次性施肥技术,以‘先玉335’为材料,对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利用硫包衣尿素的缓释作用和采用一次性分层基施,满足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植株长势良好,比常规分期施肥增产12.1%。此方法打破了常规分期施肥的传统模式,减少因表施造成的肥料挥发损失,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生产环节,达到省工省时省费用的目的,可增加纯经济效益约1600元/hm2。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反式脂肪的成分、产生途径、危害、使用现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为全民养生保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了解热带滨海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基于SPOT的影像数据,应用RS、GIS 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海南省三亚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2—2012 年三亚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三亚市仍以耕地和阔叶林为主,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有相互转移表现,2002—2012 年,水田面积减少了25.75%,水库/坑塘减少6.21%;草丛、建设用地和旱地面积分别增加143.16%、86.89%和10.20%;(2)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得出研究区域景观斑块总体数量减少,说明这期间三亚景观破碎化趋势降低,主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原来分散的乡镇村落等居民集中地聚集成片,转变为城市化建筑群,从而导致了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阐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根据在济南、淄博、烟台部分农村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宅基地季节性闲置、地下交易市场混乱无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对此,从明确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平台集中流转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德忠 《农学学报》2012,2(7):66-71
为了研究如何在黑龙江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黑龙江垦区的相关农场和地方试验区为样本,对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增长幅度放缓的态势,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黑龙江省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以农民居住集中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为基础。其必要性表现在: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又具有政治、经济与财政、技术、行政可操作性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李彦军  杜轶 《农学学报》2021,11(5):51-56
设置标准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期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内2种坡度、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8个径流小区,开展自然降雨观测、径流泥沙观测.结果表明:(1)试验期降雨超过多年同期平均雨量,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