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β-C)对牦牛皮下脂肪颜色及组织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3岁牦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各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720(低剂量)、1 440(中剂量)、1 620 mg/d(高剂量)β-C,饲养90 d后,分别测定牦牛脂肪、肌肉色度、背膘厚度及不同组织中β-C和代谢产物维生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C,牦牛背部、胸部脂肪及半腱肌的黄度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亮度值(L*)和红度值(a*)没有显著变化(P>0.05);牦牛背膘厚度在中剂量组达到最大值;对照组牦牛血清中β-C及维生素A含量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且维生素A含量随β-C添加量的上升呈上升趋势(P<0.05);牦牛皮下脂肪、腹腔脂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在中剂量组均达到最大值,除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外,其他组织中维生素A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β-C影响牦牛皮下脂肪颜色,且在中剂量组牦牛皮下脂肪、心脏、肝脏、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达到最大值,故推荐其最佳摄入量为1 440 mg/d;在日粮中添加β-C影响牦牛肝脏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对其余组织器官中维生素A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果农之友》2014,(3):45-46
温室油桃由果实膨大期逐渐转为着色期时.为了提高温室油桃果实的着色度,在着色期的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水力停留时间对ABR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折流式水解反应器(ABR)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ABR格室中pH值的变化总体趋势为上升,且HRT越长,pH值的变化越大;而氧化还原电位(ORP)总体随格室依次下降;ABR处理印染废水色度去除效果显著,当HRT大于8 h时,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排放标准(色度≤40倍);而从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及有效利用反应器容积考虑,处理该废水的适宜停留时间为6-8 h。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西加云杉木材加工中的铁变色问题,研究了西加云杉木材内单宁引发铁变色的因素,并探寻铁变色化学防治方法,为其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IE-L~*a~*b~*色度体系对西加云杉木材的铁变色现象进行评价,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木材含水率(40%,60%,80%和饱水状态)、铁离子质量分数(0.01%,0.05%,0.1%,0.5%和1%)、反应温度(25,45,65,85和95℃)及时间(0 min、1 min、5 min、10 min、30 min、1 h、6 h、12 h和24 h)等因素对西加云杉木材表面颜色的影响,并研究了草酸、次磷酸、磷酸二氢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试剂对西加云杉木材铁变色防治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均对西加云杉木材的铁变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铁离子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与变色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铁离子质量分数为0.0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 min时木材变色程度均最小。当含水率为40%时,变色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当含水率高于40%时,变色程度随含水率增加有增大趋势;当含水率为60%左右时,变色程度较为严重;之后,变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草酸、5%磷酸二氢钠和2%草酸+5%磷酸二氢钠的组合均能有效防治铁变色;3%草酸对消除铁变色有一定效果,当加入0.5%EDTA·2Na螯合剂时效果更优,为避免返色,应选择3%草酸+0.5%EDTA·2Na药剂进行除色处理。当铁离子质量分数较低时,可通过降低木材含水率、避免高温及长时间接触来减轻铁变色现象;通过对其加工表面喷涂2%草酸、5%磷酸二氢钠或2%草酸+5%磷酸二氢钠试剂组合可以有效预防木材铁变色;对于已经发生铁变色的木材,可采用3%草酸配合0.5%EDTA·2Na进行涂刷处理,消除已产生的变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云南不同烟区片烟醇化过程中外观颜色以及内在化学物质变化差异,为云南烟区醇化片烟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取云南3个产区片烟进行醇化,对比分析其在醇化过程中的颜色以及内在化学物质变化差异。不同产区片烟在醇化过程中色差值Lb与总糖、总氮、烟碱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云南文山片烟色差值L、色差值b、总糖、总氮下降幅度大于云南保山与云南大理;还原糖与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先上升后下降,云南大理峰值出现时间晚于云南保山与云南文山;色度R、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逐渐上升,不同产区变化幅度表现为云南文山>云南保山>云南大理。云南文山片烟在醇化过程中,片烟的外观颜色与内在化学物质变化幅度更大,达到最佳醇化期所需时间少于云南大理与云南保山。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水果机械化分级效率低、效果差的现状和机器视觉技术在水果分级检测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机器视觉的技术对火龙果进行分级的方法。通过利用CCD摄像机和DSP处理器对火龙果进行缺陷检测及大小和色度的分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的火龙果自动分级系统可以高效率、高准确率地实现对火龙果的自动分级,为后续产业化机器视觉水果分级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油桃果实的着色好坏是衡量果实外观品质与商品价值的生要指标之一。同于棚膜的反射、吸收及棚膜污染等原因,温室内的光照条件一般较露地差。为了提高温室油桃果实的着色度,在升温到采收前的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蒸汽爆破条件对烟梗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烟梗在卷烟生产中的可用性。【方法】以制丝线上膨胀前烟梗(汽梗)为研究对象,设定维压压力为0.8,1.0和1.2 MPa,保持时间为30,60,和90 s,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试验设计进行蒸汽爆破处理,测定蒸汽爆破处理(T1~T9)后烟梗的常规化学成分、总细胞壁物质、致香物质含量,检测烟梗色度和膨胀度,分析不同汽爆条件对烟梗色度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经蒸汽爆破处理后,烟梗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而烟碱含量增加,其中T5、T6处理烟梗的糖碱比和两糖比接近于优质烤烟质量,氮碱比相对较低,含氮化合物转化及化学协调性较好,其果胶质含量较汽梗分别降低7.71%和14.59%,半纤维素含量较汽梗分别降低23.95%和18.46%,总细胞壁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相对较低。与汽梗相比,蒸汽爆破后烟梗的亮度(L)、黄度(b)明显降低,红度(a)和色差值(ΔE)均显著增加,饱和度(C)总体降低,其中T1、T3、T4、T5、T7处理烟梗色度同烟叶较为接近;蒸汽爆破后烟梗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显著降低,而美拉德反应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和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明显升高,其中T5处理烟梗致香物质总量最高,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物的产生,烟梗膨胀度较高(达到153.02%),膨胀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蒸汽爆破维压压力和维压持续时间与烟梗主要内在品质具有显著相关性,色度与部分化学品质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蒸汽爆破维压压力为1.0 MPa,维压时间为60 s时,烟梗膨胀度达到153.02%,汽爆后烟梗的色度和内在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喀斯特次生林不同树种绿色度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次生林通量观测站内的喀斯特次生林为例,在连续干旱背景下分别对其中8种常见植物的绿色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灌木植物和常绿植物的绿色度普遍较高,藤本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绿色度普遍较低.常见植物...  相似文献   
10.
将300只7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0、3000、4000IU/kg的乳酸菌素,另设复合抗生素组(基础日粮+20mg/kg杆菌肽锌+50mg/kg盐霉素+50mg/kg洛克沙生)。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素组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复合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均匀度和屠宰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P<0.05);脚胫的颜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复合抗生素组脚胫着色效果最差,与对照组、试验各组相比极显著变浅(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