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察北,除很少靠近坝头(察北老乡俗称群山曰坝,海拔高约1800公尺)地区外,春小麦的栽培,普及全区。占总耕地面积18.38%,但单位面积产量甚低,其品质亦甚劣。据调查,常年每亩平均产量只达80市斤,1950年因黄疸(锈病)与麦秆蝇为害,每亩产量只有20——30斤,在麦粒中,莜麦籽粒甚多(8.85%),同时因茂青未成熟即收获而抽干的籽粒更多(13%)。如何选育春小麦品种在察哈尔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谨提出如下意见,以供商讨。  相似文献   
2.
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和由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foetida(Walle.) Lindr]引起的小麦光腥黑穗病都是世界性的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检疫性病害之一,小麦光星黑穗病在我国被列为北京市的检疫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染色方法可简便快速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壁分别呈绿色网纹荧光及均匀平滑绿色荧光,检测可在5~7 min完成,为快速区分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古浪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腥黑穗病在古浪县曾于20世纪70—80年代普遍发生,后经集中防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仅在一些偏远山区、经常自留种、串换种的地方有少量发生。但2009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古浪县部分乡(镇)偏重发生,全县累计发生面积达845.8hm2,为近30年来发生最严重年份,主要分布在干城、土门、泗水、横梁等乡(镇),其中土门镇胡边村发生最为严重,其病田率达22%,普通地块病株率在20%~30%,严重地块病株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4.
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只生出一根原菌丝,而内壁发生多处消解。原菌丝含有多个细胞核,并有脂肪粒、核糖体、糖原和线粒体等。原菌丝顶端可形成8个担孢子,并桥接形成“H”形菌丝。  相似文献   
5.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播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型的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土壤表面喷洒冬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密度为每cm20、0.88、8.84、88.45、884.49、8844.89、88449个孢子。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每cm20.88个孢子时即可产生0.21%的穗发病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规律符合侵染概率理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单个孢子的侵染概率为0.0002。  相似文献   
6.
魏哲轩 《植物检疫》1996,10(5):267-268,274
小麦矮腥黑穗病孢子不同药剂处理发芽试验魏哲轩(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222042)小麦矮腥黑穗病TiletiacontraversaKühn(TCK)孢子萌发,是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课题,很多学者都在进行研究。试图在温度、湿度、光度及pH值等方面索求促其萌...  相似文献   
7.
杨燕  李启新  杜琦 《植物检疫》2000,14(4):236-238
TilletiaindicaMitra(简称TIM,下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病原菌,首先于1931年发现于印度哈瑞亚那邦的卡纳尔地区,此菌引起的病害,由一个在原发地危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危及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除印度外,此病还蔓延至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8.
啤酒大麦药剂处理对TCK冬孢子的杀灭效果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啤酒大麦加工工艺流程中所采用的药剂及浓度,设计不同浓度的漂白粉、石灰、甲醛以及石灰加漂白粉,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简称TCK)冬孢子分别处理4h,接种于3%琼脂培养基上,然后移入5℃生长箱内培养,观察药剂处理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粉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孢子基本不能萌发;几种浓度的生石灰处理对TCK孢子几乎没有灭活作用;0.01%甲醛可以明显抑制TCK孢子的萌发;对TCK孢子直接浸水处理45d仍有50%以上的萌发率。大麦加工工艺中所采用的漂白粉及石灰处理浓度不足以杀灭TCK冬孢子;其污水处理中采用0.05%浓度的甲醛可抑制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美国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检验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发生历史与现状美国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controversaKühn,以下简称TCK)的发生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自然发生阶段(1892—1935)TCK尚未与小麦普通腥黑穗病区分开,研究很少。2.严重危害阶段(1935—1972)根据病株矮化、分蘖多、病菌冬孢子形态及萌发条件,首次确定了TCK(Young,1935),并认定主要在美国西北部蒙大拿、犹他、爱达荷、衣阿华、科罗拉多、华盛顿、俄勒冈等7州冬麦区发生流行,偶尔也在东北部大湖区局部地方发生,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20世纪60年代发生地块的产量损失率高达50%~68.7%,70年代初期西北部7州24万hm2…  相似文献   
10.
六月禾腥黑穗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贤弟  江霞玲 《植物检疫》1991,5(6):407-411
狐草腥黑穗病是一种我国尚未分布、危害性较大的病害。本文首次报道狐草腥黑穗病菌在六月禾 Poa pratensis 寄生危害,对进口六月禾种子中截获的狐草腥黑穗菌的形态、孢子萌发生理以及孢子荧光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其他近似种和变种的比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