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再丽 《农业考古》2005,(2):263-263
如果从店武德三年(620)在通谷镇(今大安镇)置金牛县算起,宁强境内置县设治迄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可谓久矣;如果以唐朝陆羽《茶经》所载“茶树,金州(今安康)生西成、安康二县山谷,梁州(今汉中)生褒城、金牛(今宁强)二县山谷”为据,我县种茶的历史可谓长矣;如果把茶史、茶技、茶艺、茶人、茶事等辑录成书,则可谓好矣。  相似文献   
2.
1金奖惠明茶历史 1.1金奖惠明茶由来金奖惠明茶产于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畲族先民雷太祖带着四个儿子从广州流浪到浙江,在途中遇到一个叫惠明的和尚。唐咸通二年,惠明和尚建寺山中,让雷太祖在寺周围辟地种茶,金奖惠明茶从此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在惠明寺山外尚存一株惠明和尚亲手种植的白茶,树龄逾千年,叶子乳白带淡黄,冲泡后呈白色,人谓“仙茶”,  相似文献   
3.
WTO是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之一。我国先是复关继而入世的谈判走了15年的漫长道路,终于叩开了这大门,成为世贸组织的143名正式成员之一。这对中国和世贸组织无疑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加入WTO使中国赢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它将有助于中国重新确立在世界舞台上应有的地位,有助于消除改革的各种阻力,并促进中国经济、金融、法律、行政等全方位的改革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使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法治的国家。同时,中国加入WTO后,还将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也将持续增长,这有利于中国实现GDP在2010年翻一…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末原被农业部定点为绿色食品基地单位的华海公司海鸥分公司无公害茶园喜获丰收。1999年投产面积286.66公顷,总产干茶901.01吨,每公顷产干茶3150公斤,大面积总产、单产为广东之最,本文阐述了夺高产优质的5点做法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茶歌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歌,是流传于我国南方茶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等省的一种民歌。它是以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华安县仙都镇上苑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弃香菇,种茶叶”的战略性调整,走机械化科技种茶、制茶之路,短时间改变农村面貌,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的经验十分鼓舞人心。上苑村人从养菇户收入1-2万元到种茶户收入10万元以上,一靠市场经济头脑,二靠机械化科学种田,很值得各地农民朋友学习借鉴。基层农机部门的同志也应像华安县的农机同仁那样,满腔热情地帮助农民把握市场,掌握现代科技的金钥匙,去打开一扇扇农村致富之门。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正山小种茶园害虫与天敌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而且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正山小种”红茶就是在这一环境内生产加工、我省唯一独特的传统外销产品。“正山小种”因其茶味浓郁、独具桂圆香味、口感醇甜而享誉海内外,尤其深受欧盟各国的欢迎。更为可贵的是“正山小种”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完全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成为当今崇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我区传统的经济作物,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群众有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茶园面积达到6667hm2,在全国排名第18位,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乡村茶场陆续解体,茶园先后承包到户经营,在管理、加工与市场开发上严重滞后,导致面积萎缩,效益低。据统计,我区现有茶园面积1920hm2,其中可采摘面积1767hm2,全区茶园中乡、村集体茶园面积587hm2,占全区茶园面积的30.6%,分散到户茶园面积1333hm2,占全区茶园面积的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