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30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碧峰峡森林土壤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峰峡不仅是旅游景点,还是多学科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地处雅安亚热带区,原始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地质现象复杂,也是大熊猫、金丝猴出没之地。经研究结果:土壤呈酸性,自然肥力高.经相关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等有关理化特性的相关性,较物理性粘粒与CEC间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气候数据、通量塔数据、遥感数据,通过Biome-BGC模型对1998—2012年青海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水循环和养分循环进行模拟计算,并利用2012—2013年监测所得的森林样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实际含水率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得到1998—2012年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水资源及蒸散量。根据模型结果选择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2年4个年度对青海省森林土壤的固碳功能、保水功能和提供营养3项生态服务的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的12年期间,青海森林土壤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年均为8 442 287.22万元,且以年均0.25%的趋势递增。森林土壤固碳功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总服务价值的98.37%,但是,森林土壤保水和提供营养功能的价值不足总服务价值的2%。枯落物层固碳量的增加是森林土壤固碳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森林土壤中应注重森林凋落物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全球30%以上陆地面积是酸性土壤(pH5.5),而酸性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是破译其硝化过程微生物学机理的基础。尤其随着完全硝化微生物(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的发现,亟需重新认知酸性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类群。以酸性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凝胶电泳半定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研究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Comammox的相对丰度以及群落组成特征。研究发现AOA和AOB amoA基因丰度分别为2.61×106 copies·g~(-1)和1.45×106copies·g~(-1);而comammoxamoA基因qPCR结果存在显著的非特异性扩增,导致其丰度被高估,而经凝胶电泳半定量矫正后,约为(1.38~1.47)×106copies·g~(-1),该结果和土壤宏基因测序揭示的comammox相对丰度基本吻合。此外,宏基因组分析发现经典嗜酸group1.1a-associated仅占AOA总类群的12%,而group1.1b则占88%,尽管目前仍未有嗜酸group 1.1b AOA纯菌株的报道。AOB主要类群为Nitrosospira(约64%),而Nitrosomonas约占36%。Comammox主要类群为clade B(约64%),而clade A仅占36%且均隶属于clade A.1亚枝,这暗示clade B与已报道的嗜中性comammox clade A纯菌株有极大的生理代谢差异。总之,本研究提供了综合利用qPCR、半定量和宏基因组分析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策略,并建议优化comammox的qPCR引物,同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酸性马尾松林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和群落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4.
郑翔  刘琦  曹敏敏  纪小芳  方万力  姜姜 《土壤学报》2022,59(5):1190-1203
大气中氧化亚氮(N2O)浓度的上升加剧了全球变暖。森林土壤在调节大气N2O浓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氮(N)输入对森林土壤N2O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然而,森林土壤N2O排放对N输入响应的机制,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对N2O通量的调控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综述了N输入如何通过森林植被(根系N吸收、凋落物分解和形成丛枝菌根)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调控N2O产生途径从而影响森林土壤N2O排放。结果表明,植物的竞争性氮吸收能降低氮输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小可能主要取决于土壤“氮饱和”状态。植物凋落物主要通过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归还和次生代谢产物释放来影响氮输入背景下的森林土壤N2O排放,前者具有促进作用,而后者具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主要通过吸收有效氮和水分、促进团聚体形成以及改变N2O相关功能基因群落调控森林土壤N2O通量。N输入导致的土壤酸化或养分限制,通常会降低微生物量和/或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从而控制N2O排放。N输入对N2O不同产生途径也会造成影响,受土壤湿度、N2O底物浓度以及N2O相关功能基因丰度(AOB、 AOA、nirK、 nirS和nosZ)的调控。未来在模型预测中,需要将植物氮吸收、凋落物分解、菌根以及N2O产生途径充分纳入模型,以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制订森林管理政策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而毛竹笋用林的土壤容重最大.5种经营方式下毛竹林的总孔隙度的范围在50.80V%~69.75V%.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平均值呈现出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材用林>毛竹笋用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持和提高森林土壤健康是实现森林健康的基础。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健康的概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主要以土壤的功能为基础,不同类型土壤的评价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因此,须进一步加强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综合化和应用化,选择适宜的方法来评价森林土壤健康,从而探索有利于某地区森林土壤健康的管理措施,以实现森林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春季解冻期3种温带森林土壤氮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7,(6):1392-1397
为了研究春季土壤冻融过程对氮素周转的影响,以长白山地区3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形态氮素(NH_4~+-N、NO_3~--N和微生物量氮(MN))在春季解冻期间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解冻过程中,3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氮时间变化动态不同,且土壤微生物量氮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空间异质性,0~1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10~20 cm层。解冻期3种林型土壤NH_4~+-N时间变化动态表现一致,最大土壤NH_4~+-N释放量出现于解冻中后期。解冻期3种林型0~10 cm土壤NO_3~--N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但10~20 cm层土壤NO_3~--N含量的变化动态表现各异。解冻期间,除长白松林外,红松阔叶林与次生白桦林的0~10 cm层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层土壤。土壤解冻中前期以NH_4~+-N生成为主,而解冻中后期,NO_3~--N生成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云南热区几种人工林土壤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云南热区营造山桂花、西南桦、马尖相思、高阿于枫等4种人工林,只要经营得当,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并不造成重大影响,不会引起地力迅速衰退。4各人工林土绵大致趋势是:1993、1995年肥力大多略呈下降趋势,1995~1997年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大小及周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分析不同森林植被下有机碳的分解动态和土壤碳库各组分大小、周转时间。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培养90天,CO2累计释放量表层大致为1723~5065mg/kg、下层大致为178~642mg/kg。分解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快,后期慢,表层明显大于下层。大小顺序为:冷杉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针叶林。在不同植被下的表层和下层土壤中,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0.54%~1.67%,0.45%~5.48%.平均驻留时间为11~56天、60~88天;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23.0%~63.3%,33.2%~72.2%,平均驻留时间为4~70年、24~161年;惰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35.5%~75.5%.26.0%~65.%。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碳、缓效性碳和惰效性碳含量都明显大于下层。凋落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决定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含量,土壤的粘粒含量等性质主要决定惰效性碳库含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