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4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线征答     
主变压器投运前须做冲击试验编辑同志:请问为什么主变压器在正式投运前要做冲击试验?(河北省行唐县王冉)王冉同志:主变压器在正式投运前必须做冲击试验,原因如下:(1)拉开空载变压器时,有可能产生操作过电压。在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时,过电压幅值可达4.0~4.5倍额定相电压;在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可达3倍  相似文献   
2.
秦佳伟  邢艳荣 《北方牧业》2014,(12):258+309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性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10(6)~35k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规程规定允许暂时继续运行的时间不超过2h。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3.1.2条规定,3~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  相似文献   
4.
网上问答     
定子接地保护-电流整定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如果接地的电容电流可以测量,比如从发电机中性点测量到电流,那么就直接用这个电流来整定,这样有没有问题?是不是电流太小了,不方便?或者说就是用电流来整定,不用电压和三次谐波。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农村电气化》2006,(8):64-64
小于半桶水问:用哪些方法查找10kV单相接地?发生单相接地会有什么危害?单相接地是不是只在线路故障时才会有?单相接地的绝缘监测不一定正确的反映是不是真的有单相接地。有时会有中性点位移时也会出现单相接地信号。运行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6.
在低压电力网中,其运行方式一般有两种: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的这两种运行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做简单的比较。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的优点1.1 能防止变压器低压侧对地电压的升高,即能防止低压侧过电压,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人身触电电压,即可以防止一相接地时出现250 V的对地电压。1.2 能够迅速地切除接地故障。当单相接地时,通过接地点的短路电流很大,会迅速熔断熔丝或开关跳闸切除故障。1.3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的电压接近于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仍接近于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赤峰局接地网改造的措施及效果,同时对接地网及引下线校验中短路电流持续时间、材料的热稳系数、PT二次中性点的接地、接地短路电流的分流及二次电缆的保护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佛山市南海桂城10kV配电网现状,对目前采用的小电阻接地方式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网上问答     
《农村电气化》2010,(11):68-68
down004问:用于测量电压的TV,在10kV系统里采用什么型式?dandi答:10kV系统一般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采用V/V型的TV。电力乞丐问:单相和三相电能表校验时在软件中设置圈数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目前顺义地区10kV系统中性点全部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随着10kV配网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不断增加,接地方式是否具有合理性、经济性等问题,是地区电力系统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