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靠接红桔、酸桔和枸头橙砧,矫治枳砧甜橙缺铁黄化有明显效果。其中,以枸头橙效果最好,以下依次为酸桔和红桔,靠接砧苗后树势逐年恢复,产量成倍增加,靠接红桔、酸桔和枸头橙分别比对照增产3.3、1.4和1.5倍;对提高果实含糖量、果汁率和降低含酸量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1-MCP对早酥梨果实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早酥梨为试材,研究常温(20℃),相对湿度80%~90%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0.5、1.0、1.5μL/L)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较好地抑制果实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黄化指数的升高,延缓早酥梨果实的黄化、软化过程,并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其中,1.5μL/L浓度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的黄化控制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是早酥梨果实的适宜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3.
从赣南10个区县的沙质红壤、黏性红壤、紫色土和黄壤共131个果园采样测试了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丰缺状况。赣南脐橙园普遍存在叶片N、K过量和Mg、Zn同时缺乏的问题。叶片N、P、K、Ca、Mg、Fe和 Mn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沙性红壤果园P、Fe更为丰富。黏性红壤果园N含量最高,K的过量程度和 Mg的缺乏程度都最轻。黄壤果园P更丰富,Ca更缺乏,Mn最容易过量。紫色土果园N、P含量最低,K最易过量,Ca较丰富,Mg最缺乏,有部分pH较高的果园植株缺Fe。叶片S、Zn、Cu、B和Mo 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相当比例的脐橙园叶片缺Cu,少量果园叶片缺B,所有果园叶片S和Mo在适宜范围内。赣南脐橙园叶片N、K过量和Mg、Zn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不同土壤类型的脐橙园叶片N、P、K、Ca、Mg、Fe和 Mn营养丰缺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中试系统制备了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分别在水相 /有机溶剂相 /气相等条件下 ,使用乙酐处理杨木化机浆 (原浆及硼氢化钠还原后纸浆 ) ,分别抄造成 60g/m2 纸片 ,测定了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后试样白度。运用返色值 (PCno .)和白度稳定效果 (BSE)等指标评价处理后浆料的光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溶剂相和气相乙酰化后的纸浆 ,光学稳定性的提高程度取决于乙酐用量和反应时间即乙酰化程度。通过乙酰化 ,可以获取光学完全稳定的杨木化机浆。紫外漫射反射光谱表明 ,杨木APMP机械浆光诱导返色的主要原因是纸浆木质素中羰基和酚羟基团吸收紫外光后变化形成发色结构所致。还原配合纸浆乙酰化处理 ,可能成为防止高得率纸浆返色的工业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旱季田间菠萝黄化这一生产中的普遍问题,开展旱季菠萝叶片黄化调查和田间菠萝长势情况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测定,分析其成因,寻找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滴灌条件下菠萝的株高、D叶长、D叶宽、叶片数、35 cm以上叶片数、叶片生长速度均优于常规管理,而滴灌下由于土壤湿度大、温度低,遮蔽度高是造成植株叶片黄化较少的重要原因。建议在干旱季节采用滴灌或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减少菠萝叶片黄化,保证菠萝植株快速生长,为获取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对中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优化与改进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以现行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对照(CK),研究了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即增加35℃和60℃稳温时间,低温65℃干筋)对中、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烘烤工艺对不同部位烟叶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在该工艺下得到了较为突出的改善,其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36.93%、24.66%、52.48%、92.18%、64.78%。该工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部烟叶的质量,但是对中部烟叶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一般。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以碧香早品种为材料,通过相机采集不同闷黄时长下的闷黄叶图像共675张,建立了3种闷黄程度的黄茶样本数据集,采用位置变换、随机亮度、增加对比度、添加噪声、随机缩放操作对闷黄叶图像集进行数据增强,运用迁移学习方法,在ImageNet数据集取得MobileNetV3–Large的预训练模型,对迁移网络的所有权重信息进行训练,最终建立了针对黄茶闷黄程度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3–Large识别模型,并利用Grad–CAM热力图可视化和置信分数监控黄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训练后的MobileNetV3–Large模型测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51%,精确率为99.10%,召回率为98.93%,加权分数为98.20%;MobileNetV3–Large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SVM、XGBoost和KNN;通过Grad–CAM热力图可视化显示,MobileNetV3–Large模型在不同的识别场景下能够准确定位并提取闷黄叶特征,准确地识别闷黄程度。可见,MobileNetV3–Large模型有较好的泛化性,可以快速、无损地识别黄茶的闷黄程度。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seed transmission of Cape St. Paul wilt disease (CSPWD) in coconuts. PCR amplifica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smas in parts of West African Tall (WAT) palms infected with CSPWD. Employing phytoplasma universal primer pair P1/P7 in standard PCR, or followed with a nested PCR using CSPWD–specific primer pair G813f/AwkaSR, phytoplasma infec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trunks, peduncles, spikelets, male and female flowers of four infected WAT coconut palms. Through nested PCR, phytoplasma was also detected in four of 19 embryo DNA samples extracted individually from fruits harvested from three of the four infected palms and was confirmed as CSPWD by cloning and sequencing. Subsequently, CSPWD phytoplasma was again detected in five of 33 embryos from nine infected palms, and in one of eight fruits from two symptomless palms. Fruits from infected palms recorded higher percentage germinations in two field nurseries (average of 71·0%) compared to fruits from healthy palms (average of 57·6%), and matured fruits that had dropped from infected palms showed the same levels of germination as those harvested directly from the palms. This indicates that infected fruits retain the ability to germinate whether harvested or dropped. No phytoplasmas were detected in any of the resulting seedlings and plantlets obtained through embryo in-vitro culture. Therefore, although phytoplasma DNA can be detected in embryos, there is as yet no evidence that the pathogen is seed transmitted through to the seedling to cause disease in progeny palms.  相似文献   
10.
酸化处理抑制杨木APMP纸浆返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草酸、硫酸等对黑杨APMP浆进行酸化处理,研究了酸化对黑杨APMP浆的光致返黄和热致返黄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酸化处理能提高APMP浆的白度和白度稳定性。②各种酸对APMP浆的返黄抑制作用不同;试验所用的酸中,草酸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