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农学   41篇
综合类   3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胚芽鞘长度法鉴定冬小麦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山东省2006年小麦旱地区域试验试的7个参试品系为材料,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做渗透介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其进行了抗旱性研究。同时借助田间鉴定获得各品系的抗旱指数。两者对比发现:利用胚芽鞘长度法对萌芽期冬小麦抗旱性强弱的鉴定结果与田间试验下苗期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所得出的抗旱性强弱顺序基本一致,说明胚芽鞘长度法对于早期鉴定抗旱小麦种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苟升学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149-15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水地品种,抗旱性差)和长武134(旱地品种,抗旱性强)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叶片MDA、H2O2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性和小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膜质伤害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氮素营养的调控。抗旱品种相对不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而MDA和H2O2较低;MDA和H2O2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和CAT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冬小麦品种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消毒后用解剖刀挑取幼胚,盾片朝上接种于MS+2,4-D 2 mg/L+肌醇100 mg/L+MES 400 mg/L+CH 100 mg/L[7]+40g/L麦芽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 每两周继代一次,将诱导出的淡黄色、颗粒状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分化培养基(MS+ZT 1 mg/L+IAA 1mg/L+ MES 400 mg/L+CH 100 mg/L+麦芽糖40g/L+gelrite 2.6g/L,PH5.8)上培养2-3周,然后转接到再生培养基(1/10MS+NAA 0.5mg/L+KT 0.5mg/L+蔗糖30g/L+ gelrite 2.6g/L,PH5.8)中进行再生成苗。接种1229块幼胚,得到987块愈伤组织, Hyg抗性愈伤组织123块,抗性再生植株34株。在建立了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US基因导入幼胚愈伤组织,抗性植株的PCR检测呈阳性。X-gluc染色表明, 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蓝色晕斑,说明GUS基因已经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对钾素优化管理方法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产、优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并重的养分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154 rag/kg)的条件下,钾肥施用量的高低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根据钾素恒量监控技术确定的钾肥施用量(75 kg/hm2)下冬小麦籽粒粗蛋白和干湿面筋含量和高施钾量(225 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钾素资源优化管理方法(钾素恒量监控技术)在获得高产、资源高效的同时也获得了最好的品质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干旱条件下小麦拔节期膜质过氧化物质以及保护酶系之间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水地品种,抗旱性差)和长武134(旱地品种,抗旱性强)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叶片MDA、H2O2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性和小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膜质伤害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氮素营养的调控.抗旱品种相对不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而MDA和H2O2较低;MDA和H2O2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和CAT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适量施用氮素对抗旱性建立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降低了超氧阴离子的产量,从而使SOD活性降低和CAT活性提高,使得H2O2和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酚酸类物质及其含量,并测定检测到的不同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土传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茵丝生长的影响率.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腐解液中共检测到5种酚酸类物质.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在同期腐解液中邻苯二甲酸和苯甲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酚酸:5种酚酸类物质对3种病原茵的茵丝生长及对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和平脐蠕孢茵(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的孢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作用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中弱筋种质的鉴定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基础。本文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扬州对261份中国小麦微核心和54份应用核心种质进行蛋白质品质鉴定,分别筛选出19份低蛋白质含量和12份低微量SDS沉降值的种质,其中4份种质可确定为优质弱筋种质,可作为弱筋小麦育种的优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山羊草属植物中的某些染色体,当其单体附加到小麦基因组时.能使带有该染色体的配子正常存活;而使无该染色体的配子发生染色体断裂,产生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畸变.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易住系是将小麦近缘种属野生资源的优良性状转移给小麦的一个有效途径.介绍了杀配子染色体的类型、作用时期,并重点综述了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小麦族染色体易位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