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4篇
  21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non-use val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with a model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By constucting a framework of duopolistic exploiters.the incorporation of non-use values based on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tic motives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 for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inefficiency caused by the problem of common property at the non-cooperative Nash equilibrium.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non-use value placed by the altruist exploiter is bounded by that placed by the pure selfinterest exploiter,the effect of market power is dominated by the effect of common exploitation.In this case,the exploiters‘ harvesting strategy will respons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 the change of each other‘s harvesting at the non-cooperative Nash equilibrium.In contrast,when the non-use value placed by the altruist is substantially larger or smaller than that placed by the self-interest exploiter,one exploiter‘s increase in harvesting will lead to a decrease in harvesting of the other exploiter at the non-cooperative Nash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2.
对基因工程化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硫氧还原蛋白(Thioredoxin)融合蛋白SS-N/X和SS-N/S的表达产量、水溶性、Triton X-100对SS融合蛋白水溶性的影响、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特点以及SS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30℃的低温下用IPTG诱导表达,SS-N/X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占75.8%,色涵体仅占24.2%;而SS-N/S融合蛋白则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占81.1%,可溶性蛋白仅占18.9%;32C载体(pEG-32C)蛋白则居二者之间,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大约等比例出现。SS-N/S在低温下诱导可超量表达SS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94%。0.5% Triton X-100对融合蛋白的不溶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几乎可使所有的SS-N/X融合蛋白和大部分SS-N/S融合蛋白及32C硫氧还原蛋白变成水溶性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在尿素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SS-N/S包涵体,2mol/L尿素可使近一半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溶解,而SS-N/S包涵体只有27.5%溶解;但在5mol/L尿素时,两者均可基本全部变为可溶性的。在SS融合蛋白包涵体溶解时加入还原剂二硫苏糖醇,可明显降低SS的抗原性。SS融合蛋白(水溶性融合蛋白和复性后的包涵体)具有良好的SS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由SS融合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试验用疫苗,免疫BALB/c小鼠、仔猪和羔羊等动物,可显著提高免疫动物的增重。  相似文献   
3.
WDM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optical network implementation. Due to eliminating SONET/SDH and ATM elements, and allowing direct connection with IP routers, IP over WDM can reduce network cost and simplify network expansion . In this thesis, the structure and protocol layers of IP over WDM are firstly explained. Then the procedures of this network are described briefly. At last,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of IP over WDM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0℃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有“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特点,夏季最高气温≥40℃日数为“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呈现“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在上述气候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作用下,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平原;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大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以及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核桃不适宜种植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5a新疆≥10℃积温、最高气温≥40℃日数和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分别以64.7℃·d·10a-1、0.48d·10a-1、0.120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增多趋势,冬季日最低气温≤-25℃日数以-0.980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减少趋势。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明显扩大,而不适宜区明显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5.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内氨基酸含量,并对影响幼虫抗寒的氨基酸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越冬幼虫体内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期,氨基酸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种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随着温度的下降呈增加趋势。幼虫虫体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的为丙氨酸,比越冬初期增加了28.8%,其次是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4%和5.4%.其他氨基酸增加不明显;幼虫血淋巴内氨基酸中的丙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80.2%和19.6%。因此认为这些氨基酸与低温抗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从间隙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角度,分析旋耕刀辊与弯折状机罩间隙对反转灭茬作业的驱动功耗、植被覆盖率及土下埋茬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间隙的垂直距离对机具作业功耗影响较为明显,垂直距离a为65、75、85mm,水平距离b=50mm时,功耗随着a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分别为3.9%、4.3%。2当间隙垂直距离a为6 5、7 5、8 5 mm,b为5 0 mm及水平距离b为3 5、5 0、6 5 mm,垂直距离a为7 5 mm时,机具作业植被覆盖率均超过96%。3间隙对土下埋茬情况影响较为突出,埋茬情况在间隙调整范围内变化幅度大,土下0~5cm内的根茬占土下根茬总量的28.1%~62.4%。  相似文献   
7.
杨浩  智协飞  高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07-2011
根据1899-2009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资料,计算近111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东亚夏季风达最强,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夏季风强度一直呈减弱趋势,其中21世纪初达最弱。Morlet小波分析发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中存在准10年和准2年显著性周期。我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密切相关,强(弱)东亚夏季风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偏多);而华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偏少)。东亚夏季风减弱是造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23个不同区域设采样点,共采集1 501个蔬菜样品,分析样品中51项农药残留,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的规律性。结果表明,新疆不同区域蔬菜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较高,部分蔬菜存在农药检出、超标现象,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蔬菜种类、生长季节及我国农药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降低蔬菜农药残留的对策,以规范该区农药使用,提高蔬菜生产产量、质量及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分析方法,对黄河河套灌区超吨粮田不同层次的光温风分布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求算了三因子在不同层次的最佳指标值X1及其相应的期望产量值Y_(max)。鉴于植株2/3处光温风分布综合反映了群体结构的生产潜力,故组建了2/3层次的多元非线性复合小气候效应模型。给出了亩产1250.0公斤的超吨粮理论指标。指出实现这一理论产量的关键,是广泛推广玉米催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西峰设置田间黄花菜越冬期地膜覆盖和玉米秸秆覆盖小区试验,观察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早春地温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覆盖材料水、热资源对黄花菜发育期、生长量、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秋季降水充沛、土壤底墒充足、冬季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的年型,越冬地膜覆盖能最大限度保持土壤水库蓄水,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春季地温,促使黄花菜生长发育进程加快,生长势旺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春旱造成的危害,对增产增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