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77篇
  11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不育突变株沈农05-9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粳5号与丰锦杂交的高代系的突变株沈农05-9和其原始株系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及石蜡切片技术.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株花粉表现典败和染败,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形成二分体,而形成多核的花粉母细胞;花药表现干瘪且纤维化严重,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提前解体.该不育突变株的减数分裂方式类似于萍乡型显性不育系及早稻昆植不育系.导致败育的直接原因为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小麦小孢子培养体系,研究了低温处理花药、幼穗及诱导培养时间对小孢子形态、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处理后,有活力的小孢子体积增大、形态变化明显,据其液泡大小、数目及其与细胞核位置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低温处理可显著提高胚状体数和绿苗数,其中处理花药3 d、幼穗7 d的效果最好,平均每皿的绿苗数分别为59株和57株。胚状体发育速度显著影响绿苗分化能力,小孢子诱导培养28-29 d、直径约2 mm的胚状体数目较少,但绿苗分化率高;诱导培养32-38 d、直径为2 mm的胚状体数目达到了峰值,而绿苗分化率极低。在小麦小孢子培养中,应选择诱导28-29 d、直径2 mm的胚状体进行分化培养。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材料创新、群体构建、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等上的应用,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油菜品质改良、抗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等方面的进展,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指纹图谱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各个方面的进展,并对这三大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横径长度和纵横径比之间的关系,找到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方法】以“春玉2号”为试材,采集第3位次雄花花蕾,测量其纵径、横径长度,计算纵横径比,观察对应的花蕾小孢子发育时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不同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比较各位次在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花蕾纵径和横径长度的差异性。【结果】花蕾纵径长度和横径长度在四分体时期为0.95~1.05 cm和0.48~0.52 cm,在单核早期为1.06~1.15 cm和0.53~0.55 cm,在单核中后期为1.16~1.25 cm 和0.56~0.59 cm,在双核期为1.26~1.35 cm和0.60~0.63 cm,小孢子各发育时期间花蕾纵横径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春玉2号”前7个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之间最大差值均为0.04 cm,位次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春玉2号”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小孢子细胞膜和细胞壁加厚,细胞中出现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到细胞的一侧,靠近细胞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存在相关性,植株前7个位次上任何一朵雄花花蕾的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均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6.
Summary The effect of anther orientation on culture response has been examined in a range of barley cultivars of agronomic importance. Anther orient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ercentage of anthers responding. However, orientation of the anthers in the up position with one lobe in contact with the medi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green plants produced when compared to anthers cultured in the flat position. Green plantlet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directly from embryoids i.e. without an intermediate callus phase.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generant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lantlets possessed the normal barley karyotyp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Barley bree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品种"沪油12"的小孢子来源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供体植株不同外植体部位不定芽再生情况及影响不定芽诱导的一些因素,并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的再生组培苗进行了染色体倍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利用节间茎段进行不定芽诱导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再生植株方式,具有出芽快,遗传特性保持好的特点.茎段具有较强的不定芽分化能力,而叶柄和叶片难以诱导分化出芽.通过优化培养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植株茎段高频不定芽再生系统.通过对甘蓝型油菜组培苗的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和根尖染色体数目的观察,确定了一批小孢子来源的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从德国学者首次报道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成功以来[1],该项技术已被迅速采用.小孢子培养能够得到基因型纯合的甘蓝型油菜株系(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利用该技术可以迅速纯合保持系和恢复系[2],避免性状分离;也可以对远缘杂交后代通过加倍来稳定外缘染色体[3];还可以结合诱变技术进行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品质和抗性性状非常优良的株系[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