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4篇
  51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往研究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就农民方面来讲主要为: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吸纳程度;利益机制因素;农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技术市场的不完善因素;农民的经营理念方面的因素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3.
陈刚 《湖南农机》2011,(5):222-22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重要的节点,也是事故频发和造成交通延误的瓶颈点。概述了接入管理技术的概念和设计原则,介绍了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中典型的接入管理技术。对改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及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Hairy roots culture is a new means to gain the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How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hairy roots becomes a new hotspot recently. The authors summarize recent trends and results about the increase of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medicinal plant hairy roots. The change of culture condi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ies can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hairy roots.  相似文献   
5.
Harmful algal blooms pose a challenge regarding food safety due to their erratic nature and forming circumstances which are yet to be disclosed. The best strategy to protect human consumers is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monitoring strategies. Global warming and anthropological intervention aided the mig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merging toxin producers into Europe’s temperate waters, creating a new threat to human public health.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standard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delay effective solutions, being a matter of urgent resolution. In this work, the recent findings of the presence of emerging azaspiracids, spirolildes, pinnatoxins, gymnodimines, palitoxins, ciguatoxins, brevetoxins, and tetrodotoxins on European Coasts are addressed.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emerging toxins such as new matrices, locations, and toxicity assays is paramount to set the risk assessment guidelines, regulatory levels, and analytical methodology that would protect the consumers.  相似文献   
6.
以黄淮平原种植区为研究对象,综合种植区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借助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黄淮平原灌水技术选择模型。利用单因素、多因素法提出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方法,优选出最适宜灌溉技术。在喷灌、滴灌、微喷灌、低压管灌和畦灌5种方案中,运用所建立模型选择最优的灌水技术,综合因子大小为微喷灌>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畦灌。黄淮平原种植区适宜灌溉技术为微喷带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北方旱作区寿阳白马河流域截潜流集水工程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研究了截潜流集水效果和高效利用技术的途径和措施。为北方同类型区域综合利用区域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和雪梨是浙江丽水传统名果,是一系列的砂梨地方品种,具有果大、晚熟和质优的特点。云和雪梨种质资源丰富,初选的优良单株较多,然而由于栽培品种混杂、配套栽培技术和贮藏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云和雪梨品种选育进程和产业发展滞缓,每年的产量不能满足本地消费需求。本文结合文献和实地调查,综述了云和雪梨种质资源评价和研究、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云和雪梨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树莓酒品质,采用4种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进行小容器(10L)树莓干酒的酿造,测定各种酒中单体酚。结果表明:CO2浸渍法酿制的树莓干酒中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均要高于传统酿造法酿制的树莓干酒。2年陈酿的11%(v/v)干型树莓酒与未经陈酿的11%(v/v)干型树莓酒相比,阿魏酸、香豆酸和芦丁含量有所下降,水杨酸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陈酿过程中槲皮素和安息香酸增量明显。高酒度利口酒芦丁含量远低于其他酒类,且有芦丁含量随酒度增高而降低的趋势。与传统工艺相比,CO2浸渍酿造的酒更适合酚类物质的转化,陈酿过程有利于芦丁含量下降,进一步改善酒的风味,实现口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新型肥料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淋溶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土壤氮素淋失特征对预防地下水氮素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及淋溶规律,分析了氮素淋溶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并确定了各形态氮素淋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尿素、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处理氮素淋溶量差异显著,分别为208.66、131.95、125.24kg·hm-2,缓释和稳定性肥料的氮素淋失率分别为32.98%和31.31%,比尿素低19.15%和20.85%,说明缓释和稳定性肥料可以显著减少氮素的淋失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分别占氮素淋失量的49.89%~75.19%、6.48%~12.77%、14.92%~31.31%,说明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其次是有机氮和铵态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