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26篇
  137篇
综合类   520篇
农作物   129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熟优质长豇豆新品种‘鄂豇豆2 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豇豆2号’是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蔓生豇豆新品种。该品种荚浅绿色, 长60 cm,单荚质量18~ 24 g。早熟, 荚商品性状优良, 产量高, 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 田间疫病、煤霉病、病毒病发病率低, 适宜于春、夏、秋各季栽培, 已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推广种植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辅料与菌剂添加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的辅料和菌剂处理, 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菌剂)、T2(牛粪+稻草+发酵菌剂)、T3(牛粪+蘑菇菌渣+发酵菌剂)、T4(牛粪+玉米秸秆)、T5(牛粪+稻草)、T6(牛粪+蘑菇菌渣)、CK(牛粪不添加辅料和发酵菌剂)。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批次的水分含量和C/N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先降后升,种子发芽指数随堆肥天数的增加而增加。T1和 T2处理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到66℃~67℃,高温期持续30~32天,加速了堆肥腐熟进程,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78.26%和76.4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1腐熟程度最高,即当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4:1时,添加发酵菌剂有利于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及大面积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茬4年的重病地块晚播(5月20日—25日)向日葵,其花腐型菌核病比正常播期(4月25日)减少90%以上,而产量提高13%—30%。在农村扩大示范,晚播(5月19日)减少病害59%—75%,产量提高35%。在盛花期—成熟期喷2—3次50%速克灵500倍液可大大减轻花腐型菌核病的发生(防治效果65.9%—92.3%)。经筛选以速克灵(0.5%)拌种防治根腐型菌核病效果最好,在温室中对土壤和种子中的病菌防治效果达83%以上,小区试验和农村示范防治效果达55.8%—100%。土壤中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1990年在吉林省农安、长岭2县8533ha采用晚播、轮作2年以上、种子处理、增施钾肥、盛花期—成熟期喷药的一套综合防治措施,重点调查10块对比田,花腐型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87.62%(63.38%—100%),对根腐型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为66.77%(50.0%—82.57%)。1991年在长岭、农安等6个主产区推广6.37万ha,重点调查134块对比田,花腐型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为75.86%(46.37%—100%),根腐型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5.11%(33.33%—100%),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4.
秋甘5 号是以CMS021 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交系95077-7-A1-B6-2-5 为父本配制
而成的秋甘蓝一代杂种。中熟,从定植到收获8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型开展,开展度66.7
cm,外叶14 片,叶色灰绿,叶面蜡粉中,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绿色、紧实度0.57,扁圆形,球
高13.6 cm,横径23.6 cm,中心柱长6.1 cm,小于球高的1/2,单球质量2~3 kg,质地脆嫩,味甘甜,耐
裂球,耐热,高抗枯萎病,抗病毒病(TuMV)、黑腐病,一般每667 m 2 产量5 000 kg 左右,适于华北、华南、
西北、西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两个高油玉米品种(HOC298和HOC647)、两个普通玉米品种(CAU80和CAU3138)和一个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3)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和籽粒成熟期(1/2、3/4和4/4乳线期)对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纤维组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N DF、ADF消化率明显高于普通玉米秸秆P(<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则低于普通玉米秸秆P(<0.01),饲料专用玉米秸秆的上述指标则介于二者之间。随籽粒成熟度的提高,高油玉米秸秆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NDF消化率呈直线规律提高L(P;<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则直线规律下降L(;P<0.001),其中,4/4乳线期的水溶性糖、淀粉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比l/2乳线期提高26.5倍、2.4倍和22.7%,而NDF、ADF和木质素分别比1/2乳线期减少24.1%、30.6%和38.4%。随籽粒成熟期的延长,普通玉米品种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含量和干物质NDF消化率直线下降L(;P<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直线提高L(P;<0.05)。饲料专用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活体外消化率指标介于高油和普通玉米秸秆之间。本试验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秸秆具有营养物质含量高和消化率高的特点,是反刍动物理想的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6.
以靖州的传统品种木洞光叶和木洞大叶杨梅为对照,比较引进的早佳、早荠蜜梅、晚荠蜜梅、黑晶、荸荠种、东魁6个品种的叶片形态、果实品质、成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对品种叶片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早佳与木洞光叶杨梅聚为一类,但早佳成熟期提早约7 d,表现出较好的早熟特性,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荸荠种具有核小、可食率高等特点,在靖州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东魁果大、商品性佳,其株产和售价是当地传统品种的1.96~1.98倍和2.67~3.48倍,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铃薯的耐热机制,为耐热和不耐热的马铃薯品种筛选做参考。方法测量高温胁迫下云南本地3个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云薯 901(早熟)、云薯 305(中晚熟)、合作 88(晚熟)]的表型、部分生理指标和保护酶含量。结果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的生长表型、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都有影响。云薯 901的生长表型优于其他品种;在37 ℃条件下,云薯 901的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其他品种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30 ℃条件下,云薯 901的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其他品种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在23和30 ℃条件下,云薯 901的MDA含量在第5天时明显减少,而其他品种并无该现象。这些结果说明早熟品种云薯 901的耐热表现优于其他熟期较晚的品种。结论持续的高温胁迫影响马铃薯幼苗的生长表型、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质,且熟期较晚的品种受到的影响较大,熟期可能是筛选耐热性马铃薯品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津粉207是利用自交系09-163为母本、10-2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无限生长类型,耐低温,早熟、果实粉红、果形美观,单果质量在220 g以上,产量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等,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9.
早熟性是蔬菜作物育种的重要指标,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本文对果菜类蔬菜早熟性评价指标,早熟性相关农艺性状和早熟性育种方法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基因工程辅助早熟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White crappie, Pomoxis annularis Rafinesque, provides important sport fisheries across North America but sometimes exhibits slow growth and fails to reach sizes acceptable to anglers. Three dissimilar white crappie populations were studied to assess whether differences in growth were associated with size and age at maturity and subsequent larval production. Similar to other species, female white crappie matured at younger ages and smaller sizes and contained larger ovaries in the population with the slowest growth; this population also had the lowest annual mortality. Larval production (number m?3) in this population was intermediate to that of the other populations. Attempts to improve growth of white crappie in the slow‐growing population will probably be hindered by these individuals’ greater reproductive investment, which reduces the amount of energy available for somatic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