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山云杉林保护、天山西部山区森林群落更新恢复评价提供支撑.[方法]以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恰西森林公园为试验点,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nschanic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2.
海南中部山区什运乡小斑块分布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方法,将海南中部山区什运乡区域内分布的小斑块次生林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毛叶青冈+香合欢+毛柿群系(Form.Cyclobalanopsis kerrii+Albiza odoratissima+Diospyros strigosa)、枫香+岭南山竹子+黄椿木姜群系(Form.Liquidambar formosana+Garcinia oblongifolia+Litsea variabilis)、黄牛木+九节+青梅群系(Form.Cratoxylumcochinchinense+Psychotria rubra+Vatica mangachapoi)、鸭脚木+木荷+短穗探柯群系(Form.Schefflera octophylla+Schimasaperba+Lithocarpus fenestratus)、长圆叶新木姜+南岛青冈群系(Form.Neolitsea oblongifolia+Cyclobalanopsis insularis)、黧蒴栲单优群系(Form.Castanopsis fissa)、黄叶树+皂帽花+美叶菜豆树群系(Form.Xanthophyllum hainanense+Dasymaschalontrichophorum+Radermachera frondosa)。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群系自南向北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温度变化梯度,第2轴上呈现的环境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11个样方(20 m×20 m)取样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种间关系原理、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主要木本植物间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中麻栎、枫香、蚬木占优势地位,罗伞树-鹅掌柴、九节-琴叶榕、澄广花-鱼骨木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在3种木本植物群落中最大。麻栎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50对,负关联种对数有52对,无关联种对数有3对,正负关联比为0.96,检验显著率为6.67%。枫香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96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13对,无关联种对数有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检验显著率为8.10%。蚬木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正关联种对数有1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7对,正负关联比为1.12,检验显著率为8.33%。CCA前瞻选择显示土壤pH值、全磷、坡向、土壤全钾、海拔是影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总体上可以对76.95%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物种间的正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反之,物种间的负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4.
房干村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莱芜房干村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20个样方分为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群落学特征。2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5.
6.
西北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外业调查选择每年的植物生长季节,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草原生境梯度布设4条样线,每条样线均超过1 km。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盖度、生物量、密度、频度、高度等,以及土壤环境因子。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DCA排序方法对四儿滩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14个群丛。第一组为盐生沼泽植被,以湿生、盐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芦苇+盐爪爪,主要分布在湿生带;第二组为草甸植被型,以湿生、中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白刺+白草群丛,主要分布在湿地-草原交错带;第三组为草原植被型,以中生、旱生的赖草+新疆猪毛菜+苦豆子群丛为主,分布在草原旱生带。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全N、速效K、有机质等)均是影响植被沿湿地-草原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湿地 草原不同方位间植被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形及放牧等。此外,该文还对重要值的完善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给植被生态保护和植物群落后期的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典型植物群落样方57个,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茅台水源区植物群落分类、植物群落、物种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57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并在样方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2)群落样方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坡向是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3)物种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光照对植物分布起关键作用,排序轴对角线反映群落中物种在各群落类型中的替代关系。群落样方、物种DCA的排序结果揭示了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沿海拔梯度取样,利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该区的草甸群落分为9个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各个群落类型在前两轴分异明显;第一轴反映了群落分布格局与坡向、土壤温度、海拔、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P0.05);第二轴反映了群落分布格局与坡度、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3)环境因子的蒙特卡罗随机置换检验表明,坡向、海拔、坡度显著影响群落分布(P0.05),对植被类型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4)草甸群落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土壤厚度的增大呈微小下降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湿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表现出微小的下降趋势,随土壤厚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达光文 《草业科学》2009,26(6):41-46
对旱泉沟流域的植被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采用TWINSPAN对旱泉沟流域次生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从植物群系组成、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旱泉沟流域封山禁牧区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初步探讨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2)从群落Ⅰ到群落Ⅶ, 乔木、灌木、草本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持平,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乔木<灌木<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为乔木>草本>灌木,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逐渐复杂化,并趋于稳定;3)次生林的演替序列为山杨树Populus davidiana→桦树Betula platyphylla→青海云杉Pica crassifolia,其自然演替顶级为青海云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景观尺度生境因子的测定与模拟,运用CCA排序分析研究区内高山、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综合TWINSPAN分类结果对五台山高寒草甸植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五台山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分布地段,温度和太阳辐射是控制着草甸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因子;2)依据草甸物种在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位置,划分出高山冷干型、高山冷湿型、亚高山典型种、亚高山凉干型、亚高山凉湿型、山地暖干型和山地暖湿型几类物种,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的生境特征;3)TWINSPAN划分结果与CCA 划分的生态种组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